武夷巖茶的精制工藝包括揀剔、分篩、風選和焙火等四個工藝,傳統(tǒng)程序為:毛茶→毛揀→分篩→復揀→分選→勻堆→焙火→裝箱,F在少量茶葉精制也采用毛 茶→揀剔→分選→焙火→裝箱的從簡程序。
一:揀剔
到目前為止武夷巖茶尚無理想的揀茶機械(低檔茶可以用機器揀,以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但用機器揀茶會把部分的條索切碎,條索不如人工的好,精度也不如人工),生產上都是使用人工揀剔:一次性揀剔雖程序減少幾道,但工作難度更大,凈度難以管理和控制,大生產上一般采用兩次揀剔即毛揀和復揀。
毛揀:毛茶初制結束后即用人工揀去所有茶梗和開張的粗大葉片,便于茶葉進行分篩和復揀、分選等。
復揀:指毛茶經毛揀,分篩后,各篩號茶分開單獨人工揀剔。需揀去松條,三角片和遺留的茶梗。并根據茶葉品種,等級,銷售要求和對照武夷巖茶國標外型要求來管理和控制復揀的輕重程度和凈度,但茶葉中所有非茶類夾雜物和茶梗都必需剔除以保證成品茶外形達到國家標準,滿足銷售要求。
二:分篩
分篩和風選都有機械和手工兩種方式,少量生產時可用手工操作,大生產均以機械操作,效果和效率都更好、更高。
分篩:機械操作使用平圓篩,將茶葉分成若干號,手工操作根據需要選擇幾號竹篩,經若干次篩分成若干號茶。篩號茶概念:根據篩網孔隙的大小定篩號。篩孔為正方形,以邊長計算,1英寸分成幾個孔即為幾號篩。如:4號篩底,5號篩面的茶稱4號茶(也稱4孔茶,4目茶),依此類推。
三、風選
風選:指利用茶葉的重量,體積,外形和檢風面大小的差別,在一定風力下分離茶葉的輕重和除去非茶類夾雜物。風選機械操作第一口為隔砂口,分出重質雜物,第二口為正口茶,第三口為子口茶,第四口為次子口茶,以后各口為茶片和輕質雜物。手工風選稱簸茶,可去除茶葉中的輕片、茶末和輕質雜物。
四、勻堆:
一般人工勻堆,按一層層倒好,然后均勻混合一起。(先把某一號茶均勻的薄攤在地上[茶葉厚薄一樣],再把另一號茶均勻平鋪到第一號茶上,以此類推)
五、焙火:
巖茶精制焙火也稱燉火,吃火。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的滋味,去除青味、雜味、苦澀味,產生火功香,使茶葉耐泡,湯色加深,滋味濃醇,改善武夷巖茶特有的香韻的關鍵工藝。精制工藝的焙火猶如初制工藝的做青,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
操作要點為:低溫,厚攤,長時間烘焙。手工操作用焙籠,將茶葉裝滿八成,烘溫為50-80度,全程為3-8小時不等,視需要而定,最長的需十幾個小時。前1小時左右不加蓋,而后可采用半加蓋和全加蓋等方式烘焙。高檔茶火溫宜低,低檔茶火溫宜高。機械烘焙采用改造后的烘干機慢速檔烘焙,全過程歷時1-1.5小時,連續(xù)烘2-3道,溫度控制范圍為90-120度。 火功掌握宜看茶葉品種、毛茶質量狀況和等級以及銷售需求等因素控制火功高低。高檔茶宜低火功,低檔叉宜高火功;鸸Ω叩涂捎煤姹簻囟葹榈谝徽{整要素,在同等溫度下也可用時間為第二調整要素。在烘焙過程中需即時審評,調整火功,以適應要求。
揀茶場所
焙火 勻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