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7 3 1 2 4 8 :
采摘方式:人工采摘。
人工采摘成本高,需采工多,采摘標準,凈度和青葉質(zhì)量均需通過加強帶山工員的管理來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園分散,地形復雜,茶樹長勢不一定較為適用。機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勞工、效率高、茶青標準和質(zhì)量視茶園長勢,使用采茶機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機采時,茶青質(zhì)量較差,連續(xù)使用兩三年后則茶青質(zhì)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來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長期使用后茶樹長勢有茶芽多而茶芽變小的變化趨勢,使于茶外形不夠粗壯。
下圖:矮腳烏龍的枝梢特寫(第一張)
烏龍有大葉(高腳)和小葉(矮腳)之分。大葉者高達2米,樹冠1.95米,主干多,枝條略彎曲,葉脈細而隱,葉尖鈍,葉質(zhì)厚而脆,開花期遲,結(jié)實性弱;小葉烏龍最高者120厘米,枝葉平展,葉濃綠色,平滑不發(fā)光,葉形向下彎曲,葉尖圓鈍。主脈特別明顯;ǘ浜苄,紅白色。畝產(chǎn)干毛茶100公斤以上。
矮腳烏龍: 別名小葉烏龍。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產(chǎn)地及分布:原產(chǎn)福建省建甌市東峰一帶,栽培歷史較久。主要分布在福建建甌、武夷山烏龍茶茶區(qū),栽培面積較大。臺灣省有引種。
特征:植株矮小,樹姿開張,分枝較稀,枝條脆,葉片呈水平狀著生。葉橢圓或近倒披針形,葉色深綠或綠,葉面平,具光澤,,葉緣微波,葉身稍內(nèi)折或平,葉尖鈍尖或漸尖,葉齒較鈍淺稀,葉質(zhì)較厚脆。芽葉紫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28.0g。花冠直徑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
下圖:矮腳烏龍的枝梢特寫(第二張)
今年武夷山的天氣總的說來還是風調(diào)雨順的,這不,前一段時間下了很長時間的雨,這兩天開晴了,天氣預報說明天要下大雨了,趕快,上山采茶去。 下面讓我來報告一下這次做茶的全過程吧。 第一道工序:采摘 巖茶品種:矮腳烏龍 采摘時間:2012年4月27日 |
采摘方式:人工采摘。
人工采摘成本高,需采工多,采摘標準,凈度和青葉質(zhì)量均需通過加強帶山工員的管理來加以控制,在武夷山茶園分散,地形復雜,茶樹長勢不一定較為適用。機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勞工、效率高、茶青標準和質(zhì)量視茶園長勢,使用采茶機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機采時,茶青質(zhì)量較差,連續(xù)使用兩三年后則茶青質(zhì)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來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長期使用后茶樹長勢有茶芽多而茶芽變小的變化趨勢,使于茶外形不夠粗壯。
下圖:矮腳烏龍的枝梢特寫(第一張)
烏龍有大葉(高腳)和小葉(矮腳)之分。大葉者高達2米,樹冠1.95米,主干多,枝條略彎曲,葉脈細而隱,葉尖鈍,葉質(zhì)厚而脆,開花期遲,結(jié)實性弱;小葉烏龍最高者120厘米,枝葉平展,葉濃綠色,平滑不發(fā)光,葉形向下彎曲,葉尖圓鈍。主脈特別明顯;ǘ浜苄,紅白色。畝產(chǎn)干毛茶100公斤以上。
矮腳烏龍: 別名小葉烏龍。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產(chǎn)地及分布:原產(chǎn)福建省建甌市東峰一帶,栽培歷史較久。主要分布在福建建甌、武夷山烏龍茶茶區(qū),栽培面積較大。臺灣省有引種。
特征:植株矮小,樹姿開張,分枝較稀,枝條脆,葉片呈水平狀著生。葉橢圓或近倒披針形,葉色深綠或綠,葉面平,具光澤,,葉緣微波,葉身稍內(nèi)折或平,葉尖鈍尖或漸尖,葉齒較鈍淺稀,葉質(zhì)較厚脆。芽葉紫綠色,茸毛少,一芽三葉百芽重28.0g。花冠直徑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少,花柱3裂。
下圖:矮腳烏龍的枝梢特寫(第二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