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母樹的真假之爭——
現(xiàn)存“大紅袍母樹”不一定是真母樹
隨著“大紅袍”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母樹“大紅袍”的真假之爭也愈演愈烈!按蠹t袍”的指代,實際上經(jīng)過了從某樅茶樹(狀元紅袍所披蓋的茶樹)的名稱——某品種茶樹(武夷山四大名樅之一“大紅袍”)的名稱——某類別(武夷巖茶)茶葉的總稱的轉變。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場合,“大紅袍”所指代的含義也就不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容易產(chǎn)生混淆,產(chǎn)生真假之爭。
說法一:
根據(jù)《武夷山的茶與風景》(陳舜年等著,吳覺農(nóng)作序)一書《上篇·茶》明確記載了大紅袍有正副之分!八律蛴稳巳我獠烧,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這么解讀:為了保護“正大紅袍”茶樹,僧人故意在“副大紅袍”茶樹附近刻上“大紅袍”三字,以轉移游人的視線。因為“副大紅袍”長在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這樣刻意地“掉包”,實屬無奈之舉。但此舉既可以保護“正大紅袍”茶樹,無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紅袍”茶樹的名氣,延續(xù)了“大紅袍”的品種和品牌。
說法二:
關于“正大紅袍”的說法和年近百歲、解放前就著手研究武夷巖茶的茶業(yè)泰斗張?zhí)旄@先怂f的如出一轍。他和筆者回憶說:原來的“大紅袍”茶樹在距離現(xiàn)在“大紅袍”不遠的地方,就在一個大巖壁下的路邊,樹樅有將近一米,上面有水滴從數(shù)丈高的巖壁上滴下,終年不干,正好滴在茶樹上,茶葉非常茂盛,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說法三: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的是人們把“正大紅袍”改稱為“大紅梅”,以混淆是非,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據(jù)1951年擔任“大紅袍”母樹所在地天心村土地改革小組組長,已經(jīng)80高齡的傅志美老人的回憶,確有其事。他說:1951年土改時“大紅袍”仍為天心寺所有。但因為其歷史悠久,名氣太大,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如果繼續(xù)由僧人管理,怕力度不夠。后來縣里專門為此開了協(xié)調會,決定把“大紅袍”茶山劃歸農(nóng)場管理。在“大紅袍”附近還有一樅大茶樹叫做“大紅梅”,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枯死了。
說法四:
另外,《中國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巖茶文章中記載:現(xiàn)今九龍窠之“大紅袍”,據(jù)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調查認為系名叢“奇丹”之誤。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紅袍”在九龍窠的巖腳下,樹根終年有水從巖壁涓涓流下,樹干滿生苔蘚,樹及衰老。曾作記載:樹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以上不管哪種說法所提到的真“大紅袍母樹”,其實都不是現(xiàn)存的“大紅袍母樹”。但作為武夷茶四大名樅之一,“大紅袍”實際上是茶葉品種的名稱,也稱為“奇丹”!妒Y叔南游記》第一集《武夷山游記》中寫道:“如大紅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數(shù)兩耳!笨梢,“大紅袍母樹”并非只長在一處。當代茶人吳覺農(nóng)、林馥泉等人也提到武夷山北斗巖、馬頭巖等地也有“大紅袍”的品種茶。所以,現(xiàn)存的“母樹大紅袍”雖然不一定是最初傳說中的“大紅袍”,但可以肯定的是:現(xiàn)存的“大紅袍”茶樹是原生態(tài)的 “母樹大紅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