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常言:“柴米油鹽醬醋茶”,文人常道:“琴棋書畫詩曲茶”。茶由于本身的自然屬性,在漫長歷史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以茶為載體的獨特文化。茶文化可以反映諸多層面:以政治而言是崇德貴民;以論理而言是禮敬誠信;以藝術(shù)而言是琴棋書畫;以人文而言是品茶品人;以社會而言是遠神近人;以知識而言是格物致知;以哲學(xué)而言是天人合一;以做人而言是廉潔奉公;若以心態(tài)而言則能去浮消躁……
有人說:和尚吃茶是禪,道士吃茶是道,知識分子吃茶是文化。因此飲茶悟道飲茶論道、飲茶得道也就成了禪家、道家和儒家的家常之事。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武夷山茶文化則融入了以朱熹為代表的儒家的“中庸”,以釋超為代表的釋家的“空靈”,以白玉蟾為代表的道家的“無為”。正是:“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飲茶得道品味人生
“茶道”一詞在我們所見的古文獻中最早見于唐代的記載。唐·釋皎然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說:“三飲便得道,何需苦心破煩惱……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碧啤⒇懥撂岢觥安柚隆敝姓f:“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敝袊璧佬纬捎谔拼,是因為飲茶的方式在唐代逐漸由藥飲和粗放式煮飲發(fā)展成為細煎慢啜的品飲,進而演進為藝術(shù)化、哲理化的茶藝、茶道。在《茶經(jīng)》一文中,陸羽融會貫通儒、道、佛的精神,提出了茶道思想,對茶道的程式、規(guī)則和用具做了統(tǒng)一規(guī)范。陸羽的好友釋皎然則直接提出“茶道全爾真”,把品茗提升到“滌昏寐”,“清我神”,“破煩惱”,“便得道”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
近代茶人認為:飲茶能清心、陶情、去雜、生精。入思時可以提神,通夜不眠;滿腹時,可以助消化,清神氣;心煩時,可以去雜念,平和相處。老舍先生說過:“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绷终Z堂先生則說:“茶有一種本性,能帶我們到人生的沉思默想的境界中去。”
“飲茶得道”也得出了人生如茶的人生哲學(xué),人生藝術(shù)。這個“道”也包括了茶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對大千世界中的存亡、愛憎、善惡、美丑的品評和揚棄。飲茶就要學(xué)會沖淡,當(dāng)我們在杯盞相敬中喝人生一杯茶,每個人都會把愛心奉獻給對方,少一點私欲,多一份公心;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愛心。人生如茶,第一口是苦的,第二口是甘的,第三口是淡的。在清靜的環(huán)境中,用安寧的心情,熔煉出“自然和諧之道,仁禮誠心之道,親仁善鄰之道,安貧樂道之道,俯仰無愧之道,親民為民之道!
“飲茶得道”超出了對茶本身色香味的品嘗,把飲茶與飲食文化、醫(yī)藥文化、養(yǎng)生文化、禮儀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行為文化、旅游文化結(jié)合起來,升華為茶的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之總和——茶文化。
飲茶論道天人合一
在茶道的核心思想中,十分強調(diào)“天人合一”,茶我兩忘的境界,以及情景交融,順乎自然,清靜無為的精神。品茶之人在品茶時追求寄情山水,忘情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范仲淹吟嘆:“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fēng)飛!鼻迦肃嵡逯性娫唬骸耙槐郝稌毫艨停瑑梢盖屣L(fēng)幾欲仙!彼麄儼扬嫴枇(xí)習(xí)生風(fēng)、勝若登仙、達到“天人合一”的感覺描述得出神入化、繪聲繪色。這也正是道家“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唯一”思想在飲茶中得道成仙精神追求的典型表現(xiàn)。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武夷山一直以來都是道人、羽士的“茶洞”。他們視武夷茶為甘露,一生餐服巖茶,直到羽化得道!扒Ч排铑^赤腳,一生服氣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處吾家!背①n封“紫清真人”的白玉蟾如是說。他在武夷山修習(xí)內(nèi)丹十三年,極喜飲茶,深得茶道真諦。他寫的《水調(diào)歌頭·詠茶》:“二月一番雨,昨夜一聲雷。槍旗爭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煉作紫金堆。碾破香無限,飛起綠塵埃。汲新泉,烹活火,試將來。放下兔毫甌子,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zhàn)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fēng)起,我欲上蓬萊。”詞中記述了武夷山的制茶,把道人品茶時怡然自得、茶樂人生、以茶驅(qū)睡魔、欲得道升天的心境描繪得淋漓盡致。
中國茶道推崇自然化、簡約化、平民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隨心所欲;不拘泥于飲茶的程序、禮法、規(guī)則,貴在樸素,好在簡單,于自然的飲茶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說過:“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后用適當(dāng)方式喝下去,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逼奋嫴璧淖罡呔辰缇褪且环N簡單的動作,塵世的領(lǐng)悟,大道行簡。
茶禪一味悟“吃茶去”
“以茶悟道”與僧人坐禪有極大關(guān)系,坐禪離不開茶驅(qū)睡魔,茶益神思,僧人閑心品茶,就是為了使精神復(fù)蘇,使其有助于坐禪修定,專心思維!安瓒U一味”意指禪味與茶味是同一種興味。圓悟克勤禪師示人:茶即禪也,禪即茶也;茶心即禪心,禪心即茶心;茶與禪合二而一也。
《五燈會元》南岳下三世,南泉愿禪師法嗣,趙州從諗禪師,“師問新到:‘曾到此否?’曰:‘曾到!瘞熢唬骸圆枞!謫柹唬骸辉!瘞熢唬骸圆枞!笤褐鲉栐唬骸疄樯趺丛揭苍瞥圆枞ィ辉揭苍瞥圆枞?’師召院主,主應(yīng)諾,師曰:‘吃茶去。’”從諗禪師認為茶禪一味,禪就寓于吃茶的日常生活之中,禪不用學(xué),吃茶即學(xué)禪。后世禪門以“吃茶去”作為“機鋒”、“公案”,廣泛流傳。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曾題詩曰:“七碗愛至味,一壺得真趣?粘智О儋剩蝗绯圆枞!敝袊鸾虆f(xié)會副會長凈慧法師也說:“‘吃茶去’的公案,其含義有人這樣理解,有人那樣理解。我的理解是,佛法說不出,說再多也代替不了修行和親身體驗。說得出來的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只有通過修行去體悟。就如喝茶一樣,只有自己去吃,才可品嘗茶味。所以趙州和尚對初來的、來過的、住下的都讓他們親自去體驗。我的另一種理解是,叫你全身心的投入,否則,說得再好也白搭。不用問這個那個、西來意、佛、就是吃茶去。全部投入,自會明了。這就體現(xiàn)了茶與禪一體性的參禪學(xué)道的方法!
馳名中外的武夷巖茶是歷代武夷山人,也是歷代武夷山中的道士、僧人的勞動結(jié)晶。武夷巖茶名叢之首“大紅袍”,歷史上就是由天心寺僧人培育和管理的!冻绨部h新志》錄載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1804)撰記:“現(xiàn)時天心巖九龍窠所產(chǎn)大紅袍僅兩株,每歲可得八九兩!泵髂┣宄酰湟纳街刑煨挠罉范U寺茶僧釋超全等人創(chuàng)造和總結(jié)了武夷巖茶的烏龍茶制法,他作的一首《武夷茶歌》以質(zhì)樸的語言、清逸的風(fēng)韻,娓娓地道出武夷茶的起源,以及宋代建州龍鳳茶的盛譽,元明武夷御茶園的興衰,清代巖茶的崛起,工夫茶的創(chuàng)新,烏龍茶類制作工藝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