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8月至9月我們對到武夷山旅游的104位游客進行問卷調(diào)查,選擇不知道金駿眉是什么茶的有40位,選擇紅茶的33位,選擇烏龍茶16位,10位選擇綠茶,還有5位認為金駿眉是白茶?梢娫诖蟊娤M層面,對金駿眉有了解的人并不多。
金駿眉制作實施人梁駿德先生告訴筆者,金駿眉是桐木正山小種的一個系列,一個等級。傳統(tǒng)的正山小種只有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級別。03年的時候,北京茶客張先生、閻先生來到桐木村,當時就提出能不能做出比特級更好的茶,能不能做單芽。梁駿德心生猶豫,單芽嫩度高,做不好就會碎掉,成本非常高。這件事一直拖到2005年6月21日。那時還是武夷山正山茶業(yè)有限公司制茶師的他,在征得老板江元勛同意后,讓人采了兩斤多鮮芽,基本按照正山小種的工藝制作。第二天,張先生、閻先生喝了茶非常高興,他們說:“這個才是真正的正山小種,是茶。”言下之意就是說,傳統(tǒng)工藝的正山小種是茶葉,是葉。有了新品種當然要取名字,張先生、閻先生客人用了“梁駿德”的“駿”字,加上茶的外形似眉毛,取名“駿眉”。同時他們還用天平稱了一百克“駿眉”來數(shù),一斤“金駿眉”有58000多顆芽就是他們數(shù)出來的。過了一天,他們又問能不能做一芽一葉。梁駿德師傅想,單芽都能做一芽一葉應該也能做出來,于是嘗試做了,沒想到喝起來口感也很好。
北京的張先生在桐木村試制新茶成功后,曾經(jīng)帶了一泡茶請大茶壺茶葉科學研究所劉鋒先生品嘗,并建議他將芽茶作為制茶方向。劉鋒先生于是使用武夷巖茶為原料,精心制作了一泡紅茶,并送給崇安縣(原武夷山市)前任縣長趙大炎品嘗。趙大炎對該茶大為贊賞詢問茶名,并親手書寫“武夷紅?劉鋒所做”贈與劉鋒。劉鋒將此事告訴張先生,張先生十分高興。
到了2006年的茶季,桐木正山茶業(yè)有限公司又嘗試著制做了幾斤“駿眉”,但是天氣不好,結果不理想。經(jīng)過一年準備的張先生,此時已經(jīng)堅定了推動“駿眉”的信念,他開始撰寫《駿眉令》,擴大宣傳。全文如下:
駿眉令
之理:金銀銅,明雨夏,三三見九,九九歸一,天賜駿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離去。
之性:清明,一芽:金駿眉,金駿眉冰,金駿眉餅;
谷雨,一芽:銀駿眉,銀駿眉冰,銀駿眉餅;
立夏,一芽:銅駿眉,銅駿眉冰,銅駿眉餅。
之術:巖上陽坡尋芽頭;露采陽收取陰陽;
半陰半陽晾芽青;輕拉重推揉捻坨;
丘蓋濕布酵七成;低溫無煙慢烘焙;
切記莫做隔夜青;天地人和駿眉成。
五工畢,袋封冰之不化,駿眉冰成;力壓型模復焙之,駿眉餅成。
開湯白盞金黃圈,宋采明酵吃蜜糖,兮,神叢矣。
佚士茶人.翼峰.寶山
乙酉年二春
落款署名的佚士茶人就是北京的張先生,翼峰與寶山是北京的閻先生和馬先生。桐木麻栗茶農(nóng)說,2006年至2007年,北京的張先生親手抄寫《駿眉令》并分發(fā)各戶,還到家中指導他們制茶。桐木的村民雖然有著家傳的紅茶制作工藝,但是當時茶葉售價不高。村民一年制備幾十斤的正山小種,也是留給自家使用的,他們習慣用大茶壺泡茶,每天抓一把茶葉到大茶壺里,供一天所飲。張先生又給麻栗的茶農(nóng)送去沖泡的茶具,小杯小盞,引導他們要這樣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