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的療效作用
現(xiàn)將茶葉對人體健康的藥效作用分別歸納如下。
(1)興奮提神
有人曾用小白鼠分別喂飼生理鹽水、綠茶浸出液和咖啡堿水溶液,然后放在回轉器上測定其運動能量。結果表明,喂飼茶葉浸出液后60分鐘即可明顯促進其運動量,與生理鹽水組有明顯關差異,加咖啡堿組增強運動量的作用最為顯著。現(xiàn)代社會中出售的“避倦丸”,每粒含咖啡堿100-300毫克,相當于10克茶葉中的咖啡堿含量。茶葉提神的作用主要是茶葉中的咖啡堿和黃烷醇類化合物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降低效應。其機理據(jù)認為是促進腎上腺體垂體的活動,阻止血液中兒茶酚的降解,此外還有誘導兒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功效。而兒茶酚胺具有促進興奮的功能,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強大作用。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茶還具有益思的效應。有人用迷宮實驗證明,用茶葉喂小白鼠后,具有使白鼠增強記憶力的效果。因此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往往在感到疲乏時喝上一杯茶,刺激機能衰退的大腦中樞神經(jīng),使之由遲緩轉為興奮,集中思考力,以達到興奮之功效。
(2)利尿
飲茶具有明顯的利尿效應,這并不是由于攝入大量水分而引起的排尿量增加。有人用少量的綠茶提取液的濃液注射到家兔的耳靜脈搏中,結果發(fā)現(xiàn)家兔排尿量也明顯增加。利尿的機理是由于促進尿液從肝臟中的濾出率來實現(xiàn)的。關于利尿的藥理組份,據(jù)報道是可可堿、咖啡堿和芳香油綜合作用的結果。
由于茶的利尿作用,使尿液中的乳酸獲得排除。眾所周知,人體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是一種疲勞物質,會使肌肉感覺疲勞,因此乳酸的排出體外能使疲勞的機體獲得恢復。
(3)止痢和預防便秘
茶的止痢效果早在臨床中應用。據(jù)報道,用綠茶治療痢疾的效果優(yōu)于其他價格昂貴的化學藥物,而且有較長的持效。用綠茶治療后第2-3天,赤痢菌即受抑制,第5-10天患者完全恢復。半年后重新檢查,未發(fā)現(xiàn)有陽性帶菌。茶葉的止痢效果主要是兒茶素類化合物(特別是EGC和EGCG)對病原細菌的明顯抑制作用。
便秘有習慣性、神經(jīng)性、營養(yǎng)不足和馳緩性便秘等多種。便秘是由于腸管松馳使腸的收縮蠕動力減弱。茶葉中茶多酚的收斂作用使得腸管蠕動能力增強,因此具有治療便秘的效果。此外茶中的微量茶皂素也促進小腸蠕動的作用和對馳緩性便秘的治療效果。據(jù)報道,飲茶對習慣性便和神經(jīng)性便秘也具有治療效應。
(4)防齲作用
齲齒是人類的常見病之一,尤其是兒童。茶葉的防齲效果早已補證實。茶樹是一種能土壤中富集氟素的植物,嫩梢中氟的含量為40-720ppm,老葉中含量更高,達250-1600ppm,而且水溶性氟的會含量很高。有人曾將不同濃度的茶湯用氟化鈉調節(jié)其中氟的濃度到10ppm,結果凡茶湯中氟濃度愈高,防齲的效果也愈好。這表明共葉中除氟素外,還有其他防齲的成分。有人曾對300名學齡兒童第天飯后飲1杯(100毫升)含1克茶葉的茶湯,連續(xù)1年,進行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飯后飲茶的兒童齲齒比不飲茶的平均減少57.2%。北京口腔醫(yī)院曾對400名學齡兒童每天飲用2次茶水,每次300毫升(所用成茶中的氟含量為400ppm,水與茶成比例為1200:1)進行觀察,結果連續(xù)飲用茶水200天以上的兒童,其齲齒率比不飲茶的降低10%。浙江醫(yī)科大學曾在松陽縣古市鎮(zhèn)小學學生中進行用茶水漱口對降低齲齒發(fā)生率影響的實驗,結果用茶水漱口的兒童齲齒率降低80%。
在牙膏中添加氟化鈉以預防齲齒發(fā)生,在國際上廣泛采用,但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在兒童用牙膏中不得不加入氟化鈉,以避免兒童刷牙時有意或無意將含氟化鈉的牙膏吞入。在中國曾利用粗茶中的氟素加入牙膏以取代氟化鈉,并經(jīng)實驗證明對預防齲齒具有明顯的效果。
茶葉的防齲作用機制除了由于氟素的作用外,茶葉的茶多酚類化合物則可殺死在齒縫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齲齒細菌。齲齒連鎖球菌是口腔中普遍的蛀牙病原菌。在通常情況下,由于它和牙齒表面帶有相同的原菌。在通常情況下,由于它和牙齒表面帶有相同的電荷,無法在牙上著床,而且受到來自齒垢中其他微生物的干擾,但這種病原細菌會分泌促進蔗糖分解物—葡萄糖聚合的酶,一旦口腔中有蔗糖存在,其分解產(chǎn)物葡萄糖即會在該菌周圍形成葡聚糖,這樣該菌得到一層免受其他菌類干擾的保護膜,又改變了該菌的電荷狀況,因而易于在牙表著床,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從牙髓滲向牙表的正常分泌液減少,病菌即乘機侵人牙內,不斷繁殖增生形成蛀孔。茶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抑制葡聚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表聚合,這樣病菌便無法在牙上著床,使齲齒形成的過程中斷。此外,茶葉中的皂甙的表面活性作用,增強了氟素和茶多酚類化合物的殺菌作用。因此茶葉的防齲作用,主要是這三類化合物綜合作用的結果。
此外,茶還有增強牙齒抵抗力的效能。茶屬堿性食品,牙齒中的鈣在體內堿性礦物質不足時,會溶解在血液中起著補充的作用,因此一般人體在長期疲勞后,牙齒會變得脆弱,易生蛀牙,這是缺鈣的緣故。茶本身是一種堿性物質,因此能抑制鈣質的減少,起著保護牙齒的作用。
除了防齲外,茶還有清除口臭的效果,這是因為人們在進食后殘留在牙縫中的蛋白質食品成為腐敗細菌增殖的基質。茶葉中的多酚類化物合具有殺菌作用,而茶皂素的表面活性作用具有清洗的效果,因此表現(xiàn)有清除口臭的作用。
(5)助消化作用
茶葉的咖啡堿和黃烷醇類化合物可以增強消化蠕動,因而也就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在飯后,尤其是攝入較多量的含脂肪食品后飲茶是有益的。據(jù)報道,烏龍茶具有獨特的分解脂肪的能力,因此在進食較多量動、植物性脂肪食品時,喝濃茶(特別是烏龍茶)有助于把多余的脂肪排出體外。正由于這種作用所發(fā)揮的減肥效果,使得烏龍茶以每年數(shù)億罐的銷售額在日本暢銷。蘇聯(lián)常用濃茶治療胃道不消化疾病。
在茶葉有助于人體消化的同時,茶還具有制止胃潰瘍引起的出血功能,這是因為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可以薄膜狀態(tài)附著在胃的傷口,而起到保護作用。
茶葉還具有吸收人體有害物質的能力,它不僅可以“凈化”消化道器官的微生物,還對胃、腎以及部分對肝臟履行獨特的化學凈化作用,因此在蘇聯(lián)將濃茶稱之為“人工肝臟”。
(6)明目作用
茶可以明目的功效在我國的許多古醫(yī)書早有記載。人眼的晶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比其他組織高,不少眼科專家認為,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易導致晶狀體混濁而患白內障,因此多飲綠茶有助于保護眼睛。據(jù)對200例白內障患者的調查表明,在70名男性患者中,有飲茶習慣者20人,占28.6%;而無飲茶習慣者50人,占71.4%。在130名女性患者中,有飲茶習慣者45人,占34.6%,無飲茶習慣者85人,占65.4%。無飲茶習慣中的白內障發(fā)病率比有飲茶習慣者高1.5倍以上。浙江省中醫(yī)院調查了240例老年性白內障患者與飲茶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有飲茶習慣者白內障發(fā)病率較低,只占總患者數(shù)量的35%,而無飲茶習慣者的發(fā)病率占總患者數(shù)量的65%,由此可見,飲茶,尤其是多飲綠茶,對白內障有一定預防效果。
夜盲癥是我國村中發(fā)生比較普遍的眼科疾病,主要和缺乏維生素A有關。茶樹鮮葉雖未發(fā)現(xiàn)有游離的維生素A,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其含量為每100克干茶含17-20毫克,綠茶中胡蘿卜素含量約為16毫克,紅茶中含量稍低,約為7-9毫克。這種含量水平可與胡蘿卜和菠菜的含量相比擬。胡蘿卜素被人體吸收后,在肝臟和小腸中可轉變?yōu)榫S生素A,而維生素A可與賴氨酸作用形成視黃醛,增強視網(wǎng)膜的辨色力,因此多飲茶,尤其是綠茶,對夜盲癥有一定預防效果。
(7)抗衰老作用
人體中脂質過氧化過程中證明是人體衰老的機制之一,因此人們服用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以起到增強抵抗力、延緩衰老的作用,F(xiàn)代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活性,而且活性強度超過維生素C和維生不比E。所報道,20ppmEGCG的抗氧化活性,明顯優(yōu)于200ppm的維生素E和50ppm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劑BHA(丁基羥基苯甲醚),且與維生不素C和維生素E有增效作用。不同的茶兒茶素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以具有較多數(shù)量取代羥基的酯型兒茶素較強,其活性次序按下列程序遞減:EGCG>EGC>ECG>EC。實驗證明,用綠茶中的茶多酚或EGCG喂飼小白鼠后,發(fā)現(xiàn)可抑制皮膚粒線體中脂氧化酶的活性和脂質過氧化作用,同時肝臟和小腸中谷胱甘肽-S-轉換酶的活性增強,起著抗氧化的效應。
(8)減輕吸煙對人體的毒害
吸煙對人體健康有弊無利,為了身體健康,應提倡盡量少吸或不吸煙。香煙中的尼古丁被吸入人體后會促進血管收縮的激素分沁量增加,而血管收縮的結果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減少氧氣的供應量,導致血壓上升。多吸煙還會加速動脈硬化和使體內維生素C含量下降,加速人體衰老。據(jù)調查,每吸一支煙可使體內維生素C含量減少25毫克,吸煙者體內維生素C的濃度低于不吸煙者。每天吸一包煙的人,血液中維生素C含量會降低25%,因此吸煙者喝茶,尤其是喝綠茶,可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此外,綠茶還有強化血管之效。因此,喝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吸煙的毒害。眾所周知,香煙煙霧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種化學致癌物,這些物質已證明對人體會產(chǎn)生遺傳毒性,而綠茶提取物證明對苯并芘和黃曲霉素等致癌物的形成有抑制效應。中國醫(yī)學院仲瘤研究所最近研究證明,綠茶提取物可以抑制香煙煙霧提取物的誘導畸變。在香煙過濾嘴中加入茶葉提取物,對降低煙霧中有毒成分的嘗試,在國內外均已獲成功。因此從保護人體健康角度出發(fā),提倡吸煙者同時飲茶,對減輕香煙的毒害作用是有益的。
(9)消炎滅菌作用
業(yè)已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對傷寒軒菌、副傷寒桿菌、黃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黃色鏈球球菌和痢疾等多種病原細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就不同茶類而言,以兒茶素類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綠茶殺細菌活性最高,而且茶的級別愈高,活性也愈強。據(jù)報道,日本早在50年代就廣泛用茶治療鼠疫,蘇聯(lián)也用茶濃縮汁治療腸傷寒和痢疾。近年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對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具有明顯的抑制效應。用茶葉提取液處理煙草葉片,再用茶葉病毒接種,結果處理過的葉片上的壞死病斑明顯減少。這就為今后進一步開展對動物病毒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此外,茶葉中的黃烷醇類能促進腎上腺體的活動,而腎上腺素的增加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透性,減少血液滲出,同時對發(fā)炎因子組胺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屬于激素型的消炎作用。茶黃烷醇類化合物本身還具有直接的消炎效果。因此在古代,我國民間就有用茶葉汁處理傷口,以防止傷口發(fā)炎的做法。
(10)醒酒作用
酒后飲濃茶可以醒酒,這是中國人所熟知的。人們飲酒后主要靠人體肝臟中酒精水解酶的作用,將酒精水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在這種水解過程中,需要維生素C作為催化劑。相反,體內維生素C供就不足,會使肝臟的解毒作用逐漸減弱,而出現(xiàn)酒精中毒的可能。飲酒時同時吸煙,更會由于維生素C含量降低而加劇酒碎,因此在酒席上或酒后喝幾杯濃的綠茶或烏龍茶,一方面可以補充維生素C,另一方面茶葉中的咖啡堿具有利尿作用,能使酒精迅速排出體外,此外茶葉中的茶多酚還有助于脂肪的分解。酒醉的人往往因為大腦神經(jīng)呈現(xiàn)麻痹狀態(tài)而產(chǎn)生頭暈、頭疼和身體機能不協(xié)調等現(xiàn)象,喝濃茶可刺激麻痹的大腦中樞神經(jīng),有效地促進代謝作用,因而發(fā)揮醒酒的功能。
(11)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給人類帶來繁榮,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環(huán)境污染。各種重金屬(如銅、鉛、汞、鎘、銘等)在食品、飲水中含量過高是其中一個方面。業(yè)已證明,這此重金屬的含量過高以人體健康具有明顯的毒害作用。如過量鉛引起的鉛中毒,會使人降低免疫力和壽命縮短;過量汞的攝入,會損害腎臟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過量的鎘往往由于損害骨髂而引起一種人類的慢性疾病。實驗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對重金屬具有強的吸附作用。有人曾用升汞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然后加入茶煎汁,結果發(fā)現(xiàn)茶汁可使汞離子沉淀,時間愈長,沉淀效果愈好。有人用茶末同甲醛、硫酸和堿處理后在60℃下攪拌2小時,用水洗凈后干燥,過篩。經(jīng)處理后的茶葉對水中的銀、鎘、鈷、銅、鎳和鉛等重金屬具有非徹底的吸附效果,因此在有些國家推薦多喝茶以減輕水和食品中重金屬的毒害作用。
(12)防輻射作用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以來,人們對放射性同位素對生物體的有害作用已有足夠認識,由此醫(yī)學界相繼進行各種防輻射方法的研究。50年代日本從廣島原子彈爆炸后蒙難者遷移到茶區(qū)居住并飲用大量優(yōu)質綠茶,不僅仍然存活,而且體質良好,這一調查發(fā)現(xiàn),茶是一種有希望的輻射解毒劑。有人用綠茶、紅茶和茶葉中提取的多酚類化合物喂飼大白鼠,再用致死劑量的放射性鍶—90進行處理。結果發(fā)現(xiàn),茶葉可以吸收90%這種危險的同位素,而且吸收的時間比同位素到達骨髓的時間為短。進一步的實驗還發(fā)現(xiàn),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吸收放射性鍶并阻止它擴散的作用,飲用足夠數(shù)量的濃綠茶,可使生物體內積累的鍶—90數(shù)量顯著低于允許水平。我國進行的研究表明,飲用濃綠茶可使患癌癥后進行輔射照射引起的白血球數(shù)量明顯下降的患者白血球數(shù)量增加,效果可達90%以上。我國天津茶葉加工廠等單位曾用茶葉提取物加工成一種名為7369的升白劑,根據(jù)對放射性職業(yè)引起的白血球減少癥患者試驗結果,每天服用三次,每次5~7天,1個月為一療程,結果療效達80%。關于這種防輔射作用的有效組份,據(jù)認為是一種脂多糖化合物。
(13)降血壓作用
高血壓是一種人類常見病,是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1978年規(guī)定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即成年人的正常血壓應在149/90毫米汞柱以下,血壓在160/95毫米汞柱或以上者為高血壓,而血壓值介于兩者之間的為臨界性高血壓。高血壓在我國成年人中平均患病率為4.94%(3~10%)。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本態(tài)性高血壓)和癥狀性高血壓(繼發(fā)性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約占高血壓患者的90%。關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由于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引起,另一種則認為由于受腎素和血管緊張素類物質的控制所引起。腎素是一種蛋白水解酶,它進入血循環(huán)后,可促使血管緊張素原分解為血管緊張素Ⅰ(Angioten sin I),血管緊張素I無活性,它必須經(jīng)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的作用,將其C位末端的二肽(組氨酸—亮氨酸)切斷,變?yōu)榫哂袕娚龎夯钚缘难芫o張素Ⅱ。血管緊張素Ⅱ的出現(xiàn)可使血管收縮,并促進膽固醇的分泌,結果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通常認為抑制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活性,在某種程度上也具有降壓效果。目前已經(jīng)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特別是ECG和EGCG)和茶黃素,對血管緊張素I轉化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蘇聯(lián)也已通過臨床試驗證明,用高濃度的茶葉中的兒茶素可以降低血壓。同時多喝綠茶對易致中風和血管淤塞的人是有益的,因為它可以使血管保持弱性,消除脈管痙攣,具有防止血管破裂的功能。此外,茶葉中的咖啡堿和兒茶素類能使血管壁松馳,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徑,通過血管舒張而使血壓下降。日本曾采用一種新加工工藝將茶樹鮮葉放在氮氣條件下處理6小時,使茶葉中形成大量γ—氨基丁酸。根據(jù)臨床實驗,對降血壓有明顯效果。茶葉中的芳香甙(蘆。┮簿哂芯S持毛細血管正常抵抗力和增強血管壁韌性的功效。我國長沙茶廠等單位以茶葉為原料制成“速溶減肥茶”,經(jīng)臨床實驗,通過7~24周不同療程后,血壓平均下降34/24毫米汞柱。
(14)降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老年和中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它是由于在大動脈和中動脈內呈現(xiàn)動脈內膜脂質沉積,形成黃色粥糜樣病灶,動脈壁出現(xiàn)纖維增生和變硬,是形成心臟和腦缺血病癥的主要原因。在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動脈粥樣硬化癥及其并發(fā)癥居于死亡原因的首位。關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機制,有脂質浸潤、平滑肌增生、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動脈內膜損傷等學說。因此降低血脂含量,促進纖溶、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但其中降低血脂含量是最重要的,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許多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如腦溢血、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血栓、肥胖癥等都與高血脂有關。
血漿中的脂質超出正常范圍稱高血脂(Hyperlipoidemia)。血脂指血漿中的脂質,包括膽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游離脂肪酸等。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過多,會附著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并給心臟帶來負擔,因而降低心臟機能。綠茶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還有強化血管的功效。有人曾經(jīng)用茶葉提取出來的兒茶素(如EGCG)和膽固醇一起喂大白鼠。結果表明,喂EGCG后大白鼠體內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的含量均明顯降低,同時糞便中的類脂化合物和膽固醇排泄量增加。我國曾報道用“猴王牌”速溶減肥茶對高血脂患者進行臨訂實驗。患者日服2~3次,每次3克,經(jīng)2個月服用后,甘油三酸脂含量平均下降51.5%,膽固醇含量平均降51.5%,膽固醇含量下降34.3%。與此相類似的是日本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產(chǎn)茶地區(qū)的腦中風死亡率比非產(chǎn)茶地區(qū)的腦中風死亡率低。除了綠茶外,烏龍茶也有明顯的分解脂肪的功效,因此在蘇聯(lián)和日本都把茶葉列為減脂食品。
血栓的形成主要決定于血液中凝血因子的變化、血管壁的變化和血液淤滯等三個因素。血栓形成是由于血小板團塊在靜脈和動脈的管壁附著,并通過凝血酶的作用使血小板聚集,因此抑制血小板聚集是防治動脈血栓病的關鍵。目前已經(jīng)通過實驗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等、茶黃素和茶紅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血液抗凝和促進纖溶的作用。我國浙江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和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曾聯(lián)合用茶葉中的黃烷醇類化合物對214個伴有纖維蛋白原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進行臨床實驗,結果表明對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促進纖溶具有明顯效果。20毫克紅茶或30~40毫克各種綠茶,可抑制每毫升含血清纖維蛋白原1毫克的血漿凝固。我國福建省用烏龍茶進行的家兔活體實驗也證明,飲茶可以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和抑制血栓的形成。綜上所述,茶葉既可以抑制動物細胞對脂質的吸收,又可以加速清除或分解已進入主動脈壁的脂質。
(15)降血糖和對糖尿病的療效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它是由于胰島素不足和血糖過多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等代謝紊亂。1980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糖尿病分為Ⅰ型(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和Ⅱ型(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不論是Ⅰ型或Ⅱ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同樣有高血糖癥狀。因此糖尿病患者往往山現(xiàn)血糖高的生化指標。有人用人工誘致高血糖的大白鼠作為實驗材料,用綠茶水浸出液喂飼。結果表明,各種綠茶的冷水浸出液具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熱水浸出液的效果不如冷水浸出液。紅茶的效果不如綠茶。日本曾用茶葉去除咖啡堿后制成一種專治糖尿病的藥物,經(jīng)臨床實驗結果,其效果與胰島素相仿。茶葉降血糖作用的有效組份目前報道有如下三種。一種是包括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核糖(比例為1.7:5.1:4.7)三種糖類的復合多糖,第二種是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第三種是茶葉中的二苯胺。此外茶葉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B1能促進動物體內糖分的代謝作用,認為對患先天性糖尿病的患者可采用常飲用綠茶作為輔助療法之一,而沒有糖尿病的人常飲綠茶也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
(16)抗癌、抗突變作用
癌癥是當前世界上引起人類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所謂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包括染色體的改變和遺傳物質(基因)的改變。突變也可以發(fā)生在體細胞內。癌癥也是遺傳物質的改變,一般是正;虮恢掳┮蛩刈?yōu)橹掳┗,再受到另一些物質的影響后,致癌基因表達,引起產(chǎn)生不正常蛋白質及細胞分裂,并分化為癌細胞。通常認為突變和癌有密切關系。癌癥的起因多年來有兩種學說,即病毒致癌學說和化學物質致癌學說。盡管存在上述兩種學說,但對基本致癌過程的見解是一致的。大量研究工作已經(jīng)肯定癌癥是由致癌基因引起的,它在正常細胞中都存在,但是沒有表達,不形成轉化蛋白,這種在正常細胞中致癌基因是不活化的,因此又稱為原癌基因(protoncogene),它必須經(jīng)活化后才能產(chǎn)生轉化基因。這種蛋白實際上是一種蛋白激酶,能使磷酸根離子除著在酪氨酸上,在質膜上蛋白質的磷酸化對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因此通常認為癌癥是由原癌基因活化后造成的。在癌癥的致病過程中,需要一些化學物質來完成這種活化過程。它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凡引起的致癌基因形成的物質稱引發(fā)物質(initiator),而使致癌基因表達出來的物質稱促成物質(promotor),也有一些物質兼具兩種作用。因此,凡對上述階段中的一個產(chǎn)生抑制作用的,就具抗癌效應。
關于茶葉的抗癌作用問題,從70年代后期起,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圍繞著這個問題開展了大量的研究。盡管他們采用不同的茶葉和提取方法,如茶葉鮮葉提取液、綠茶提取液、兒茶素一鋁絡合物、綠茶熱水浸出液的乙醚萃取液、綠茶中的茶多酚類化合物、兒茶素類化合物(如EGCG)等,但都報道有抗癌活性,而且兼具抑制引發(fā)和促成兩種作用。根據(jù)國內外用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實驗動物活體內和在活體外進行的大量研究,都表明茶葉提取物對N—甲基—N′—硝基—N—亞硝基胍(MNNG)、紫外線、12—0—十四烷酰咐拜醇—β—醋酸酯(TPA)、苯并吡、7、12—二甲基苯并蒽、3—甲基膽蒽和N—甲基—N—亞硝基脲等致癌物引起的皮膚癌、肺癌等癌癥具有很明顯的抑制效應。我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最近報道了對140余種茶葉進行活體外和活體內的實驗。大量的實驗結果肯定了茶葉的抗癌抗突變作用,表現(xiàn)對人體致癌性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具有阻斷作用。在不同茶類中,綠茶的活性最高,其次為緊壓茶、花茶、烏龍茶和紅茶。日本在1969~1982年進行的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表明,在靜岡縣中西部主產(chǎn)綠茶的地區(qū),女性和男性的胃癌和其他的標準化死亡率比率(SMR)顯著較全國平均值低。胃癌SMR值低的城市居民有較強的飲茶習慣。這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飲茶與低癌癥發(fā)病率間的聯(lián)系。
總結80年代來國內外在茶葉醫(yī)學方面的研究,在抗癌、抗突變的機理上大致可以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①抑制最終致癌物的形成 從化學物質致癌學說觀點來看,癌癥的發(fā)生必須有一些物質來引發(fā)致癌基因的形成或促使其表達,這些物質常稱為致癌物質。但這些致癌物質,并不一定一開始就以最終致癌物狀態(tài)出現(xiàn),有時它們的先成物在人們內出現(xiàn),然后變成致癌物質。例如眾所周知的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但它并不是以亞硝胺狀態(tài)進入人體的。它是由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酸性介質條件下形成的。亞硝酸鹽來自蔬菜或其他食品,二級胺則來自各種水產(chǎn)或其他食品,它們各自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在人胃中酸性的條件下化合成亞硝胺。研究證明,單是亞硝酸鹽或二級胺均不能致癌,而只有合成為亞硝胺后才具有強致癌性。因此抑制最終致癌物的形成無疑具有抗癌作用。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用茶葉進行的實驗證明,多種茶葉均有不同程度抑制和阻斷亞硝胺形成的效果,其中尤以綠茶和烏龍茶的效果最為明顯,而龍井茶的抑制和阻斷效應居各種茶葉之首。
②調整原致癌物質的代謝過程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多種外來物質隨著食物、飲水而進入人體。人體內具有完善的酶體系將這些外來有害物進行代謝,將它變?yōu)闃O性的無毒化合物,排出體外。人體肝臟微粒體中的多功能氧化酶就具有執(zhí)行對各種外來物進行氧化代謝的功能。這種多功能氧化酶是一個酶復合體,其中細胞色素p—450起著主要的作用,它具有雙重性作用,一方面對親脂性外來物質,特別是有毒物質進行氧化代謝,起著解毒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許多原致癌物或原致突變物,也必需通過微粒體酶系的代謝活化,形成致癌物或致突變物。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和兒茶素物質,具有抑制某些能活化原致癌物的酶系的作用,對其代謝過程起著調節(jié)和控制的功效。
③直接和親電子的最終致癌代謝物起作用 除了上述抑制最終致癌物形成的機理外,已形成的最終致癌物就可能對原致癌基因進行引發(fā)或促成,因此直接和親電子的最終致癌代謝物起作用,改變其活性,而減少對原致癌基因的引發(fā)和促成,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癌癥誘發(fā)可能性的降低。研究表明,茶葉中的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可使最終致癌物的數(shù)量減少。根據(jù)用不同活性組份的研究表明,其直接和最終致癌物起作用的活性次序依次為:EGCG>ECG>EGC>EC。
④抑制致癌基因與DNA共價結合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只有少數(shù)化學致癌物無需生物體內代謝活化而可直接和細胞大分子發(fā)生親電子反應,大部分的化學致癌物必須通過生物體內酶體系的作用,使其變?yōu)榫哂杏H電子性的代謝物,這時它們才有可能和富含電子基因的大分子化合物相結合。生物體細胞中的DNA、蛋白質等大分子存在大量富含電子的基因,因此化學致癌物極易和細胞內的上述大分子進行共價結合,形成加成物。由于致癌物插入到DNA分子中,使得這些分子的結構發(fā)生歪曲和畸變,造成遺傳信息傳遞錯誤,進而影響DNA的復制和轉錄,結果細胞發(fā)生突變和引發(fā)致癌。研究表明,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化合物可使共價結合的DNA數(shù)量減少34~65%,其中尤以EGCG、ECG和EGC的效果最為明顯。綠茶茶多酚的效果與EGCG效果相仿。
⑤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或稱游離基,它是指一些壽命很短,但性質非;钴S,且具有單個不成對電子的化學基因。自由基的大量出現(xiàn)是致癌機制之一,因為它可以憑藉其親電子本性而與一些大分子化合物相結合,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因此對自由基的清除效應也是抗癌、抗突變的一個重要機制。在正常生理條件下,生物體內自由基不斷產(chǎn)生,也不斷被清除。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自由基濃度是很低的,但在某些情況下,自由基的產(chǎn)生和清除失去平衡,往往是自由基的濃度增高到損傷機體的程度,自由基的清除可通過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和抗氧化劑(黃酶類化合物、維生素C、維生素E等)的作用來完成。茶葉中富含多酚類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多酚類化合物具有很活潑的羥基氫,能提供活潑的氫與自由基反應,生成惰性產(chǎn)物或較穩(wěn)定的自由基,因而中斷或減慢自由基參與的反應。已有研究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特別是酯型兒茶素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其清除效率可達60%以上。
(17)其他。
除了上述16個方面外,茶還可以作為預防膽結石、腎結石和膀胱結石形成的藥物,作為支氣管炎和感冒時的發(fā)汗藥和增進呼吸作用的藥物,可以預防痛風和消除人體中有害的鹽類及毒素的積累,治療瘰病,防治各種維生素缺乏癥。茶葉還要作為人體銅和鐵元素的重要來源,它們是形成人體血紅蛋白朊和紅血球所必需要的,因此在蘇聯(lián)將茶用來治療因食品中長期缺鐵而引起的貧血癥。茶還可以預防粘膜、牙床出血、浮腫、眼底出血和甲狀腺功能亢進。咀嚼干的茶葉可減輕懷孕婦女和妊娠期反應以及暈車、暈船引起的惡心。
信息來源:《茶經(jīng)》
----------------------------------------------
網(wǎng)絡實名:武夷巖茶、武夷山大紅袍
通用網(wǎng)址: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在線 www.wystea.com
2007-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