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迷人風光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武夷山地處福建省西北部,1999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qū),分布著世界同緯度帶現(xiàn)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東部山與水完美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享有盛譽;中部是聯(lián)系東西部并涵養(yǎng)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區(qū)域。
早就聽說武夷九曲游、天游之神奇風光,也聽聞過武夷巖茶大紅袍之奇妙茗香。當我踏上武夷山的土地,茶鄉(xiāng)的氣息馬上迎面撲來:映入眼簾的幾乎都是有關茶、茶具、茶園、茶場的廣告;在前往旅游景點的路邊、山坡上到處是一塊一塊的茶園;透過敞開的大門,很多居民的客廳、院子里都擺有齊全的茶具,或精美或別致;經常可以見到悠閑自得的人們坐在一起品茶論茶……
“千年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看來武夷山的茶文化不是浪得虛名。
名山出名茶,名茶耀名山。素有“奇秀甲東南”之譽的武夷山之所以蜚聲中外,除碧水丹山、風光奇秀外,還在于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是中國烏龍茶中的極品,為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是烏龍茶的發(fā)源地,最早產于明末清初。因武夷山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武夷巖茶因而得名。武夷巖茶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清康熙年間,武夷巖茶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在武夷山賞景品茶,自然要到大紅袍景區(qū),該景區(qū)位于武夷山風景區(qū)的中心,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fā)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jié)理發(fā)育,使峰脊高低起伏,有如九條巨龍欲騰又伏。峽口矗立著一座渾圓的峰巖,像一顆龍珠居于九龍之間,勢如九龍戲珠。谷地中、丹崖峭壁的上下,勁松蒼翠,修竹扶陳,綠意蔥蔥。久負盛名的武夷茶王大紅袍就根植在峽谷的最深底部。區(qū)內還有九龍洞、九龍瀑、九龍?zhí)、海螺疊翠、流香澗、清淙峽、飛來巖、玉柱峰、雄獅戲龜?shù)茸匀痪坝^和九龍名叢園、古代摩巖石刻等人文景觀。
我們欣賞武夷美景之余,隨意找了一個臨水的茶社品茗。茶具是乳白色的瓷壺杯,小如板栗,器身光滑古雅;茶桌由胡楊木樹根鏤雕而成,端坐之前,隱隱然透著古樸;而茶則是武夷巖茶中極為有名的大紅袍。
茶道服務員告訴我們,武夷巖茶分為巖茶和洲茶,在山為巖,是上品;在麓為洲,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肉桂、白雞冠、烏龍、武夷奇種等,以大紅袍最為名貴,是茶中極品,享有“茶王”之譽。
據(jù)記載,生長在武夷山境內的大紅袍茶樹僅有數(shù)株:一株在天心巖九龍窠處,即現(xiàn)在能看到大紅袍摩崖石刻標志處,年產不到0.5公斤;一株在天游巖處,年產1至2公斤;還有一株在水簾洞處,清朝嘉慶年間約產0.9公斤。但大多認為生長在天心巖九龍窠的那株才是正宗的大紅袍茶樹,這當然屬國家所有,1997年大紅袍在香港拍賣,以每公斤136萬港元高價出售了25克;2002年在廣州茶葉博覽會上20克大紅袍拍賣價達到18萬元,盛名之下,傳聞頗多,足可見茶質之優(yōu)、茶名之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