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鶴
今天咱們?nèi)ヌ皆L大紅袍,邊走邊說。
選擇的路線還是從水簾洞出發(fā)從慧苑坑、流香澗繞到九龍窠,刻意沒有走天心禪寺那條近路——主要是貪戀沿途的美景和美色(一般的游客從天心寺走到水簾洞,醉鶴反道而行,正好看迎面走來的香汗淋漓輕嬌微喘的美女),哈哈哈哈哈 。。。
出了流香澗,踏上去九龍窠的小路
走上一個高高的坡,回望流香澗方向。
前方就是九龍窠!在武夷山的自然景觀中,九龍窠不是一個很出名的景點。因有九只形似龍的丹霞地貌狀的巖崖,分兩排依次并列于一條峽谷間。一個關于龍的山名就這樣定格了千百年。在神奇幽靜的窠里,真正藏臥其間的靈魂不是九條“龍”,而是比“龍”更具魅力的大紅袍。
大紅袍,她披一身榮光。在各種版本的傳說中,重點突出的就是她具有治高人貴人體恙的奇特功效,而隨著武夷山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傳說一傳再傳,于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紅袍就變成了神。高聳在崖壁上,蒙著一層神秘的光圈,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即……
大紅袍母本樹叢的考證,盡管眾說紛紜,但是最終還是統(tǒng)一定下來,就是九龍窠這幾株,雖然她的前名叫“奇丹” 。
不說別的,就是“大紅袍”這三個字,題寫的時間,說法也不一樣。有的說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崇安縣長(武夷山市的前身是崇安縣)吳石仙題寫,天心寺僧人將題字搬上摩崖的。另一種說法是“大紅袍”三個字,是1927寺僧怕游人亂采真本而于較難攀登之半崖巖壁為之。出汗,迷離啊,迷離啊
看那大紅袍其生長在環(huán)境幽奇、氣候獨特、土壤適宜,終年云霧繚繞、細泉潺流的九龍窠內(nèi),再加上有歷代名人的歌詠與神話故事的附麗,茶農(nóng)的更細心地管理和精工制作,遂使大紅袍具有獨創(chuàng)的品質和藥效而聞名遐邇!按蠹t袍”茶樹一共六株,常年產(chǎn)量半斤左右,最好年景也不出1斤。 量少,名奇、株老、葉芳、味特,更突顯了她的身價。
不管傳說和榮耀,單就大紅袍的存在,就說明了她與山水融為一體,與武夷文化融為一體,更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融為一體。從某種意義來說,武夷山的大紅袍已不是單純的飲品了,她還是武夷山走向世界的名片,她也是武夷山的鎮(zhèn)山之魂,也是武夷巖茶之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