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張泉苑“水仙種”
該號創(chuàng)始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創(chuàng)始人張白源,同安西塘人,到泉州胭脂巷口設點擺攤,販運建茶,后開略具規(guī)模的茶店。民國5年(1916)張偉人接任經(jīng)理后,確立武夷水仙種規(guī)格質(zhì)量。為了適應當時消費者喜愛陳茶的習慣,選用三年以上的武夷巖茶作為水仙種的主要原料,另加5%左右“花茶”——它有別于茉莉花茶,是用新的武夷半巖小種作茶胚,以桂花或樹蘭花窨制而成。并在武夷山購置青云崖和磊珠巖兩個茶廠。民國9年前后,又和武夷山碧石巖、竹窠巖、幔云巖、彌陀巖等4個巖廠的住持僧簽訂長期包銷契約,又于民國19年以銀圓3萬余元購買慧苑巖東廠。民國5~22年是張泉苑茶店全盛時期,每年從武夷山運出巖茶平均400箱(每箱約35斤)在泉州庫存保持1000箱左右,每年銷貨額可達18萬元,其中武夷水仙種占80%,其價格分:錫罐裝每斤16罐,售價銀圓19.2元;紙包裝每斤120泡,售價銀圓12元。泉苑水仙種具有多年歷史,早已馳名中外,尤以海外僑胞更加篤信,每年春節(jié)期間,常要排隊購買,大批量還要預先付款訂購。成為僑居菲律賓等地華僑居家必備的保健良藥。1956年公私合營,廈門外貿(mào)部門仍然沿用“水仙種”商標牌號。
惠安施集泉“鐵羅漢” 乾隆四十六年(1781),施大成在惠安城關霉梧街開設施集泉茶店。派其孫濟候親到崇安選購武夷茶,并購置劉官寨茶廠。民國10年前后是施集泉業(yè)務興旺時代,每年營業(yè)額由3萬升到12萬元,其中鐵羅漢占30%。民國13年以銀圓1.3萬元購買慧苑巖西廠,這是武夷山三條坑內(nèi)著名的巖廠,不僅茶的品質(zhì)好,產(chǎn)量也較高。
據(jù)當年長期負責上武夷山組織貨源的鮑書圖介紹,他督制施集泉自有的劉官寨、慧苑西兩個巖廠的茶,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向武夷山的天心巖、天井巖、天游巖、磊石巖、幔陀巖、霞賓巖、珠簾巖、寶石巖、清源巖購買部分巖茶。另外竹窠巖、碧石巖、彌陀巖、幔云巖在未被張泉苑包銷前,也向施集泉長期供貨。還特地向曹墩老農(nóng)羅盛新預購“紅梅小種”。民國10年前后,該莊每年從武夷山運出700箱至1200箱茶葉。1956年公私合營。
廈門楊文圃“名色種”
創(chuàng)辦人楊文圃,泉州人,在廈門廿四崎項開設茶店,經(jīng)營名牌商品茶“名色種”、“文圃小種”,每斤4.80元。楊文圃早年在武夷山經(jīng)營的巖廠有桂林巖、玉林巖、碧林巖、桃茶巖、寶興巖、慶云巖、霞賓巖等。
清末,茶店小老板硯農(nóng)掌權之后,利用茶葉納稅可以扣抵捐官府錢之機,撈到“通奉大夫”這個官銜,外出坐綠呢大轎,講排場。他每年春茶前都親到武夷山“督制”巖茶,隨帶差役4人,還乘坐綠呢大轎。由于他是“通奉大夫”,沿途州府官員都得鳴炮郊迎,好不威風。
漳州林奇苑“三印水仙”
清嘉慶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爾流落在武夷山巖廠當雇工,后來購置幔陀峰、霞賓巖、寶國巖茶廠,積極開荒種茶,所產(chǎn)巖茶運至閩南出售。同治年間(1862~1874),其后代林心博在漳州創(chuàng)立林奇苑茶店,專營武夷巖茶。清末在廈門設立茶棧,將武夷巖茶運至新加坡、馬來亞、泰國、緬甸等地銷售。民國初年,再在云霄縣設立茶棧,供應漳浦、詔安、東山等地。民國9~19年處全盛時期,每年從武夷山運出武夷巖茶和中低檔烏龍茶3000多箱(約1000擔)。在這段期間,林奇苑在廈門、漳州、云霄三處營業(yè)額每年達30萬元。漳州批發(fā)和零售占70%。民國21年三印水仙已成為膾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茶。
漳州林金泰茶行“老叢水仙”
清末民初,漳州林瑞苑茶店值武夷巖茶銷路比安溪茶吃香之機,在武夷山經(jīng)營霞賓巖和珠簾巖初制廠,并在赤石街設立精制廠,除收購巖茶外,也收購半巖茶,并開拓外銷業(yè)務,在新加坡設立代理店。民國6年繼承林書國之弟林詩國在廈門設立的林金泰茶行,用以擴大外銷業(yè)務。初期以武夷山巖茶為名牌,標
該號創(chuàng)始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創(chuàng)始人張白源,同安西塘人,到泉州胭脂巷口設點擺攤,販運建茶,后開略具規(guī)模的茶店。民國5年(1916)張偉人接任經(jīng)理后,確立武夷水仙種規(guī)格質(zhì)量。為了適應當時消費者喜愛陳茶的習慣,選用三年以上的武夷巖茶作為水仙種的主要原料,另加5%左右“花茶”——它有別于茉莉花茶,是用新的武夷半巖小種作茶胚,以桂花或樹蘭花窨制而成。并在武夷山購置青云崖和磊珠巖兩個茶廠。民國9年前后,又和武夷山碧石巖、竹窠巖、幔云巖、彌陀巖等4個巖廠的住持僧簽訂長期包銷契約,又于民國19年以銀圓3萬余元購買慧苑巖東廠。民國5~22年是張泉苑茶店全盛時期,每年從武夷山運出巖茶平均400箱(每箱約35斤)在泉州庫存保持1000箱左右,每年銷貨額可達18萬元,其中武夷水仙種占80%,其價格分:錫罐裝每斤16罐,售價銀圓19.2元;紙包裝每斤120泡,售價銀圓12元。泉苑水仙種具有多年歷史,早已馳名中外,尤以海外僑胞更加篤信,每年春節(jié)期間,常要排隊購買,大批量還要預先付款訂購。成為僑居菲律賓等地華僑居家必備的保健良藥。1956年公私合營,廈門外貿(mào)部門仍然沿用“水仙種”商標牌號。
惠安施集泉“鐵羅漢” 乾隆四十六年(1781),施大成在惠安城關霉梧街開設施集泉茶店。派其孫濟候親到崇安選購武夷茶,并購置劉官寨茶廠。民國10年前后是施集泉業(yè)務興旺時代,每年營業(yè)額由3萬升到12萬元,其中鐵羅漢占30%。民國13年以銀圓1.3萬元購買慧苑巖西廠,這是武夷山三條坑內(nèi)著名的巖廠,不僅茶的品質(zhì)好,產(chǎn)量也較高。
據(jù)當年長期負責上武夷山組織貨源的鮑書圖介紹,他督制施集泉自有的劉官寨、慧苑西兩個巖廠的茶,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向武夷山的天心巖、天井巖、天游巖、磊石巖、幔陀巖、霞賓巖、珠簾巖、寶石巖、清源巖購買部分巖茶。另外竹窠巖、碧石巖、彌陀巖、幔云巖在未被張泉苑包銷前,也向施集泉長期供貨。還特地向曹墩老農(nóng)羅盛新預購“紅梅小種”。民國10年前后,該莊每年從武夷山運出700箱至1200箱茶葉。1956年公私合營。
廈門楊文圃“名色種”
創(chuàng)辦人楊文圃,泉州人,在廈門廿四崎項開設茶店,經(jīng)營名牌商品茶“名色種”、“文圃小種”,每斤4.80元。楊文圃早年在武夷山經(jīng)營的巖廠有桂林巖、玉林巖、碧林巖、桃茶巖、寶興巖、慶云巖、霞賓巖等。
清末,茶店小老板硯農(nóng)掌權之后,利用茶葉納稅可以扣抵捐官府錢之機,撈到“通奉大夫”這個官銜,外出坐綠呢大轎,講排場。他每年春茶前都親到武夷山“督制”巖茶,隨帶差役4人,還乘坐綠呢大轎。由于他是“通奉大夫”,沿途州府官員都得鳴炮郊迎,好不威風。
漳州林奇苑“三印水仙”
清嘉慶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爾流落在武夷山巖廠當雇工,后來購置幔陀峰、霞賓巖、寶國巖茶廠,積極開荒種茶,所產(chǎn)巖茶運至閩南出售。同治年間(1862~1874),其后代林心博在漳州創(chuàng)立林奇苑茶店,專營武夷巖茶。清末在廈門設立茶棧,將武夷巖茶運至新加坡、馬來亞、泰國、緬甸等地銷售。民國初年,再在云霄縣設立茶棧,供應漳浦、詔安、東山等地。民國9~19年處全盛時期,每年從武夷山運出武夷巖茶和中低檔烏龍茶3000多箱(約1000擔)。在這段期間,林奇苑在廈門、漳州、云霄三處營業(yè)額每年達30萬元。漳州批發(fā)和零售占70%。民國21年三印水仙已成為膾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茶。
漳州林金泰茶行“老叢水仙”
清末民初,漳州林瑞苑茶店值武夷巖茶銷路比安溪茶吃香之機,在武夷山經(jīng)營霞賓巖和珠簾巖初制廠,并在赤石街設立精制廠,除收購巖茶外,也收購半巖茶,并開拓外銷業(yè)務,在新加坡設立代理店。民國6年繼承林書國之弟林詩國在廈門設立的林金泰茶行,用以擴大外銷業(yè)務。初期以武夷山巖茶為名牌,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