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烏龍茶與臺灣洞頂烏龍茶,有著密不可分的祖源關(guān)系。
臺灣學(xué)者連橫(1878—1936)詳細(xì)記載了閩臺兩地飲茶的習(xí)俗:“臺人品茶,與中土異,而與漳、泉、潮相同;蓋臺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边B橫生動描述了當(dāng)時臺灣茶人不僅品茶方式與福建相同,而且武夷巖茶深受臺灣茶人青睞,成為他們待客時引以為豪的禮儀飲品。連橫寫了22首詠茶詩,其中一首寫道:
“新茶色淡舊茶濃,綠茗味清紅茗秣。何似武夷奇種好,春秋同挹幔亭峰”。字里行間就透出了他對武夷巖茶的喜愛之情。連橫編修的《臺灣通史》記載了武夷巖茶移植臺灣的史實:“……臺北產(chǎn)茶近約百年,嘉慶(1796—1820)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解武夷之茶,植于魚桀魚坑,發(fā)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蓋以臺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為盛……其始僅銷本地,道光年間運(yùn)往福州……迨同治元年,滬尾開口,外商漸至!碑(dāng)?shù)赜胁韪瑁骸翱鲁瘞Р鑱砼_灣,昔時種茶頭一番,滬尾地區(qū)種滿滿,對面文山才再傳!边@就是現(xiàn)今凍頂烏龍茶的由來。(草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