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08-03-29 22:02:40 訪問次數(shù):1519
本文重在闡述中國武夷巖茶大紅袍因具有悠久的歷史積淀,在武夷山特定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起著凈化精神、主導和諧、健康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這就是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精神。本文力求探索出傳統(tǒng)精神如何與時代走向保持一致,如何在宏闊的茶文化背景下把武夷茶文化融入奧運精神,弘揚武夷茶文化的同時,探討與時俱進發(fā)展武夷巖茶大紅袍茶產(chǎn)業(yè)路子。
關鍵詞:傳統(tǒng)精神 時代走向 大紅袍品位 傳統(tǒng)制作技藝 通向世界名片 面向世界 與奧運精神共融 健康消費
中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地武夷山,地處福建省西北部,地質(zhì)特征以丹霞地貌為主。1999年12月1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第23屆大會一致通過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22個雙遺產(chǎn)地之一。自此跨入世界著名山水行列,成為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 構成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要素的不僅僅是碧水丹山,還有聞名遐邇的武夷巖茶。武夷巖茶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代已有武夷茶的記載。宋代,武夷茶已成為皇室貢品。元代開始,朝廷在武夷山創(chuàng)辦御茶園,督制貢茶。十七世紀,武夷巖茶開始遠銷歐美,受到上層社會的寵愛。1762年,瑞典植物學家林奈氏在《植物種類》中,就把"武夷種"(VAR BOHEA)作為中國茶葉的代表,一直沿用至今。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動,不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園遺址、遇林亭窯址和隨處可見的古茶園、古茶廠遺跡,并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制茶、飲茶、茶藝表演,成為武夷山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人文奧運的精神理念是"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而中華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是"友情、親善、吉祥、和諧"。武夷巖茶一千多年來熔鑄成了以大紅袍為人文資源的傳統(tǒng)精神,正好與它們相融。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跟隨著時代走向,在與時俱進中相隨著茶緣魅力,大紅袍茶文化不是封閉的、單元的文化現(xiàn)象,她已是武夷山獨特地域上培植起來的人文標志,名片標志,理念標志,時尚標志。
傳統(tǒng)精神根植于武夷巖茶大紅袍品位的特殊性。唐朝詩人徐夤贊美武夷巖茶時寫道:"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徐夤這句詩概括了武夷巖茶品位的特殊性, "巖骨花香"就是"巖韻"。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生長環(huán)境離不開丹霞地貌的巖石,武夷巖茶賴以生存的是看似"貧瘠"的巖石風化后積淀的砂礫土壤層,富含利于巖茶生長的微量元素。
品飲武夷巖茶首重巖韻,即"巖骨花香"的別稱,長在武夷巖石上的茶叢,受其環(huán)境所濡,自然有其巖石一樣的品性,有一種恰似巖之堅澀一樣的實在精氣,那就是"巖骨"?;ㄔ诠盼闹锌山鉃?華",茶樹也有"華",也就是茶花,因此,花香即茶花之香。巖骨為"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衍化而來。
喝巖茶之趣,妙在悟出巖茶的"活、甘、清、香"四字內(nèi)涵。1845年梁章鉅在《歸田園居》一書中說:"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之類皆有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钪蛔?,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其微,然也必瀹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唐代劉貞亮把飲茶概括為"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志。"十德是飲茶健康與修身之道的格言,與奧運精神、中華茶文化是相通的,武夷巖茶大紅袍體現(xiàn)出豐厚的傳統(tǒng)精神,是熔鑄當代人道德情操、健康素質(zhì)的生動體現(xiàn)。
傳統(tǒng)精神在茶工藝中得以升華。好茶也要好工藝。武夷巖茶的特性能夠出類拔萃,獨特的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是重要因素。武夷巖茶所采的鮮葉是連嫩梗帶葉的成熟鮮葉(即一葉半開面,俗稱"一槍一旗"),獨特的做青工藝體現(xiàn)在搖青與晾青的交替進行,動靜結合, 通過茶青"走水",使茶葉"退青"又"返青"。在"走水"過程中,將梗脈中的內(nèi)含物質(zhì)帶到葉面上。這就是武夷巖茶在初制過程中,使茶葉的內(nèi)質(zhì)發(fā)生了重大的理化轉變。即茶葉嫩梗中澀感弱的非脂型兒茶素,含量是葉面含量的兩倍;茶氨酸和游離基酸莖梗的含量是葉面的五倍。這些成分從梗脈向葉面分布,使葉面的兒茶素、氨基酸組成發(fā)生變化,更加豐富。武夷巖茶焙制工藝獨特,素有"武夷焙法,實甲天下"之稱。通過燉火,低溫火烘,使香氣更加馥郁,滋味更加甘醇。這就是芳香物質(zhì)含量更多的緣故。武夷巖茶的巖韻品質(zhì),是由武夷山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熏陶出來的。才使它們具特殊的巖骨花香風格。武夷巖茶具有烏龍茶的上乘品質(zhì),具有鮮明的"活、甘、清、香"鑒賞特征。為什么范仲淹會認為:"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呢?這是因為武夷巖茶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價值、藥理作用極其寶貴,確實勝過了長安的酒價和成都藥市的藥價。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時代走向是面向世界。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御茶園起于元、明兩代。據(jù)《茶考》史料載:元大德(1297-1307)年間,浙江行省平章高興,使采茶充貢。元朝大德六年(1301),高興的兒子高久住任邵武路總管,朝廷批準在武夷山創(chuàng)設皇家焙茶局,也稱"御茶園"。武夷茶從而為貢品,每年精制龍團鳳餅,貢茶由360斤增加到990斤。從18世紀起,武夷紅茶(正山小種)成為英國皇家飲品,王公貴族競相追逐品嘗。武夷山還是與晉商共同經(jīng)營茶票號的萬里茶路的起點,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下梅至今還留有清代茶市遺址和與晉商進行茶貿(mào)易的實物。歷史上的賢人名士范仲淹、歐陽修、梅圣俞、蘇軾、劉子翚、朱熹等對武夷巖茶極力推崇,"武夷茶遂名馳天下",終于逐步從北苑貢茶中脫穎而出。
武夷巖茶大紅袍品牌的曾得到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極力推崇。1940年陳嘉庚率領南僑籌振祖國慰問團回國視察,9月27日親臨崇安(今武夷山市)視察,陳嘉庚先生品飲大紅袍后,極為贊賞,要求當?shù)卣煤玫乇Wo大紅袍。中共"七次"前夕,福建省代表范式人等人赴延安參加"七大"時,曾將武夷山大紅袍帶往延安。民國29年(1940年)20世紀60年代初,曾將大紅袍送北京,毛澤東主席批示,以后就留在地方。從此,大紅袍不再上送。
1985年,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從1989年開始,連續(xù)8次組織帶領日本茶道旅游團,專程造訪武夷茶觀并交流兩國茶文化。左能典代編著了《活茶》、《巖茶》這兩本書。左能典代的巖茶房已與日本700多家企業(yè)、4000多日本茶友及一批駐日各國使館朋友,組成了傳播武夷巖茶的文化沙龍。[FS:PAGE]
武夷巖茶與臺灣各界人士也締結了茶緣。清咸豐年間(1855),臺灣鹿谷鄉(xiāng)林鳳池先生來到武夷山天心永禪寺拜訪該寺方丈,購買武夷山茶苗返鄉(xiāng)贈于鄉(xiāng)親栽培。老方丈贈"青心烏龍茶種"茶苗36株,送給凍頂山的林三顯行政先生種植成功,其后逐漸繁植成園。后來當?shù)厝藸幭鄰V植,形成了今日臺灣凍頂茶產(chǎn)區(qū)。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1984年9月17日報道,臺灣前"副總統(tǒng)"謝東閔在當年6月16日在探望新任"臺灣省主席"邱創(chuàng)煥時,曾暢談臺灣的茶葉史。臺灣聞名的凍頂烏龍茶及文山包種茶,都是從大陸跨海移植到臺灣的。一部臺灣的茶葉史,也就是臺灣與大陸血肉相連的見證。這是臺灣茶葉的根,也是民族的根。
武夷巖茶廣結茶緣的另一途徑,是通過國際無我茶會這座橋梁得以實現(xiàn)的。國際無我茶會是由臺灣陸羽茶藝中心首倡的,已經(jīng)在中國福建武夷山市舉辦了4屆,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分別舉辦了無我茶會。此外,武夷山市從1990年以來還先后舉辦了三屆武夷巖茶節(jié)。2005年11月,武夷山舉辦了最大規(guī)模的無我茶會,臺灣陸羽茶藝中心總經(jīng)理蔡榮章先生帶領二十多位臺灣茶侶及來自日本、韓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專家學者、茶侶共600余人,相聚武夷山,參加第五屆國際無我茶會暨第四屆武夷巖茶節(jié)。
1999年4月17日,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在結束了對北京等地的國事訪問后,來到了武夷山的御茶園品嘗武夷巖茶大紅袍,女王在品茶期間,回憶起上個世紀歐洲國家流行飲用中國武夷紅茶的情景,女王也希望中國人民能通過武夷巖茶作為友好往來的媒介,增進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友好往來。
1997年香港回歸時,江澤民主席贈給香港特首董建華四兩武夷山大紅袍。20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來武夷山時,都榮幸地享用了武夷山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成為國之飲品,從古至今,接待了一位位舉世矚目的社會名流,高層人物。
當北京"申奧"成功時,武夷山市政府做出重大決定:給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的運動員贈送茶中極品母樹大紅袍。武夷巖茶茶中之王大紅袍無價,它的另一種價值所在,就是與海內(nèi)外政要人物、社會名流之間的友好往來,締結了深厚的茶緣,并且共同構筑起了以武夷巖茶為載體的外交禮儀文化。
時代走向要與健康時尚消費齊頭并進。人文奧運旨在促進全人類健康發(fā)展,增強體質(zhì),提高生存競爭能力,武夷山大紅袍要表達的時代走向正好和奧運精神同步。茶的飲用和藥用功能,《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注:"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唐代陳藏器在《本藥拾遺》中說:"貴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資人倫,諸藥為百藥之藥,茶為萬病之藥。" 武夷巖茶大紅袍生長在巖壁溝壑的風化石礫土壤中,經(jīng)過數(shù)萬年風化的礫壤,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供茶樹吸收,不僅滋養(yǎng)茶樹,而且?guī)r茶所含礦物微量元素也相當豐富。十九世紀中葉,歐美茶葉專家學者就從武夷大紅袍中分離出許多種不同的化學物質(zhì)。如1847年羅亞特在茶葉中發(fā)現(xiàn)"單寧"(兒茶素),并從武夷大紅袍提煉出草酸、單寧酸、和槲皮黃質(zhì)等的混合物。由此可見,武夷大紅袍所含的化學成分不僅具有營養(yǎng)價值,而且還具有藥理功能、保健功能。所以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和章岷斗茶歌》中會留下一些這樣贊嘆的詩句:"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藥市無光輝。"
武夷巖茶大紅袍品牌引領著"綠色生態(tài)茶鄉(xiāng)"的發(fā)展,加大武夷山大紅袍的科技含量,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時代的走向。廣泛宣傳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知識,提高全民消費綠色食品茶、有機茶的認識。武夷山市加大有機茶認證力度,目前巖茶主產(chǎn)區(qū)的茶農(nóng)生產(chǎn)廠家爭相申報。武夷山市大力建設高標準茶園,力爭用5至10年的時間完成高標準茶園改造示范片10處2000畝。茶科研部門積極引導茶企業(yè)開展ISO9000質(zhì)量體系、ISO14000環(huán)保體系、HACCP食品安全保證體系的建設。自從國家質(zhì)量技術監(jiān)督總局公布對茶葉實施QS市場準入制度后,武夷山市茶管辦就立即組織各茶葉生產(chǎn)企業(yè)學習國家質(zhì)檢總局制定的《食品生產(chǎn)許可證實施細則》,對照《細則》的要求,從環(huán)境條件、生產(chǎn)設備條件、加工工藝及過程、原材料、產(chǎn)品標準、包裝標識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爭取通過QS認證,搶占先機。
迎合時代走向要努力展示武夷巖茶大紅袍的世界名片。武夷山是中國紅茶發(fā)源地,中國烏龍茶發(fā)源地。組成武夷山巖茶通向世界的名片是:武夷巖茶大紅袍既是世界自然遺產(chǎn),又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2005年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成功申報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武夷山還被評為中國唯一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全國"三綠"工程示范縣。國家商標局對"武夷山大紅袍"國家商標的認定、"武夷巖茶原產(chǎn)地域保護"的界定,確保武夷大紅袍品牌的純正性、權威性,發(fā)揮武夷山大紅袍其獨特的優(yōu)勢。回顧形成武夷巖茶"大紅袍"品牌所走過的路程,真是一路艱辛一路輝煌。大紅袍1997年獲首屆中國(國際)名茶博覽會金杯獎,1998年在首屆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暨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上被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稱號,并獲金獎, 2000年中國武夷山茶文化節(jié)暨"凱捷杯"茶王賽中獲"茶王"榮譽稱號。2005年4月17日,在世界雙遺產(chǎn)地武夷山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文化節(jié)暨"大紅袍"極品拍賣會上,珍品"大紅袍"茶葉再次拍出驚人天價,新加坡客商以20.8萬元買走了20克"大紅袍"母樹茶葉。 2006年初,武夷山市政府作出重大決定:大紅袍母樹從此停摘,養(yǎng)樹為主。
"歌德堡號"是18世紀瑞典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巨輪, 1745年9月12日,滿載而歸的"歌德堡號"在回程途中擱淺沉沒于距歌德堡海岸僅僅900米的地方,給世人留下一個不解之謎。1984年,歌德堡號殘骸在瑞典被發(fā)現(xiàn),瑞典花了10年時間打撈,共打撈出60多萬件瓷器,370噸茶葉以及大批絲綢,其中就裝載著大量的武夷茶。2005年10月2日,經(jīng)重金重新打造的瑞典"歌德堡號"鳴笛起航,沿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駛往中國。為了傳遞武夷巖茶大紅袍的世界名片,2006年7月19日至28日,武夷山組成以市委副書記為團長,茶管辦、新聞媒體、茶企業(yè)前往廣州與"歌德堡號"重展當年海上茶貿(mào)易的雄風。武夷巖茶大紅袍進一步得到了當代歐洲人的親睞。
奧運會即將在北京開幕,我們努力營造"奧運中國,茶香世界"的氛圍,充分發(fā)揮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傳統(tǒng)精神,打響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品片,以武夷的茶緣、綠色的茶香、人文的環(huán)境、科學的發(fā)展來推動武夷山大紅袍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讓奧運圣火照亮武夷山古老的茶鄉(xiāng),也讓武夷巖茶大紅袍的名片,傳遞到五州四海的體壇健兒手中,讓全世界共同感受到武夷巖茶大紅袍的魅力。
中共武夷山市委副書記 黃雄
上一文章:是她讓我如醉如癡!
下一文章:清明問茶 尋一縷幽幽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