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頭巖的磊石精舍品茶聽簫,海都茶友真正體會到巖骨花香
N景運鴻
同事手中一份周四的海都報,一行“尋茶之旅”和電話號碼,寥寥幾句寒暄后,茶友們便牽手相會在武夷煙雨蒙蒙的青山碧水中。
車輪在巖茶村口停下。雨中的公泰茶舍,識得久仰的山哥。近觀嫩黃的茶芽,輕飲新制的毛茶,深品陳年的
水仙與
肉桂……于是,都市的惆悵隨著絲絲茶韻裊裊地飄搖而散去。
順著大王峰方向拾階而上,止止庵的山門在雨中矗立。
拜過白玉蟾,山哥取過一爐、一壺、一小撮白鹽,看壺內(nèi)清冽的山泉水漸漸變得沸騰。下入一捧白雞冠,直到不知不覺中水色發(fā)出一種蓬勃的金黃。眾友人融化在濃濃的茶香和淅瀝的雨中。
次日,沿著山野小徑,山谷間有一清澈山澗汩汩劃過。谷旁的巖縫中蓬勃著生長著苔蘚的樅樅老茶,茶樹的上方,是高聳巍峨的崖壁,獨特的丹霞地貌,養(yǎng)育了聞名天下的武夷山“三坑兩澗”獨有的名茶。山壁上古人鑿出的古樸“悟源澗”,清澈映人。
午后的馬頭巖下,一座黃石堆砌的道觀依崖而起,觀中陳姓道長,獨自隱居于此潛心修道。見好友攜眾人到訪,擺出手制野茶,雖說不上精致,卻別有一番滋味。席間,陳道長侃侃而談,論全真七子、言國學根本。幾泡茶后,道長執(zhí)一洞簫,行云流水的簫聲在空谷中隨風聲漸飄漸遠,輕靈而悠遠,厚實而綿延。離別的時候,道長吹起臨別的簫聲,我們漸行漸遠然簫聲不絕。那簫聲在風中似呼嘯而來,又似低語般消弭而去,有一種名為感動的情愫,如同那泡手制的馬頭巖肉桂般,啜飲后喉間茶氣上涌,隨后瞬即甘甜感蔓延開來。
山的這一邊,山哥緩緩說道,“聽出來了嗎?這是挽留的簫聲。大家常說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是什么?那不只是自然界的苔蘚味道和巖石味道,而是現(xiàn)在你們真正放松心靈,置身于此,才能感受到的那股對一泡好茶,對一份人際感情的留戀和尊重,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哽咽。這才是武夷巖茶真正的巖骨花香!”我們,早已從俗世的喧囂中解放了出來。是武夷山水的靜謐融合成的茶文化,還是茶人嚴謹?shù)闹撇韫に嚭徒涣鲿r從他們辛勞中跳閃出的快樂,或是磊石精舍古樸的野茶和道長悠遠的洞簫聲……什么才是這次武夷巖茶尋茶之旅的主要目的?每個參與的茶友各自有一份收獲,是尋茶,而所“尋”也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