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平喜歡山,山以往往與蘭與茶掛鉤,因為我是個“蘭癡”,亦是“茶迷”。
故到福建武夷山游玩三者兼而有之,不亦樂乎!
唐代重視陽羨茶(那時還有沒宜興紫茶壺);宋代重視建安茶(應(yīng)為武夷山的茶種);明代嘉靖期間,徐燉寫了一體《武夷茶考》。福建的武夷茶才“嶄露頭角”。到了清代,武夷茶與江蘇宜興的紫茶壺皆大大盛行。
武夷山的名茶中,我最喜歡的一種稀世珍品“大紅袍”,產(chǎn)量奇少,但馥郁清遠(yuǎn),香氣冠絕。天心巖有個小巖洞名為“九龍窠”,有數(shù)株茶樹,葉大如掌,置于壺中,茶湯立即變?yōu)殡僦t色,故名。
以前的大紅袍 是貢品,非民間人士可以得飲,視為“茶王”與“茶中狀元”。
從植物學(xué)上而言,大戲袍應(yīng)為武夷巖茶的變種。芽葉細(xì)而厚,稍泛紫色;發(fā)芽遲,萌芽輪輪次少。
另有一說是清代有位縣官,因喝此茶而病愈,故把大紅袍披于茶樹上,視為神明云云。
信息來源:廈門秀貿(mào)易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