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去武夷山景區(qū)是以游客身份去的,純粹游山玩水。住在三姑度假區(qū),整天讓導游帶著,晨出暮歸,跋山涉水,觀景品茶,一路行色匆匆。返歸時買了大包小包的山珍、竹器、茶葉回來。偶爾煲湯沖茶時,便又想起游九曲溪、爬天游峰、觀天心寺、覽紫陽書院、瞻母樹大紅袍、嘗山珍野味、品正巖茶、逛三姑街的情景。關于品茶,記憶中到過御茶園品茗樓、宋街茶觀、九曲碑林“仙山一啜”、天游峰頂觀景品茗,到過三姑街的大小茶店品茶買茶,晚上還到過賓館所設的茶座獨坐靜品。
印象中的武夷景色如隔山隔水般的遙遠,美則美矣,但缺少親切感,茶也是品而不知其味,那是還不懂巖茶呢!2001年為了要了解巖茶重到武夷山。住在離三姑街度假區(qū)約3公里的一處名叫茶場的地方。這里是規(guī)劃好的新區(qū),房屋整齊劃一,街道寬敞整潔,居民以開旅店和茶葉加工廠為生。幾十戶人家就有不下十家的巖茶加工廠。我認識琪明茶廠的張根生大哥,茶廠內(nèi)掌舵的是他妻子的姑父,亦是當時巖茶總公司的老總王順明。開始我們每天喝茶、品茶,后跟廠內(nèi)師傅學習制作巖茶,從采摘鮮葉、曬青、手工搖青、做手、攤篩靜置、用鍋殺青、手揉成條、炭坑烘焙,他們一個程序一個程序手把手地教我。制茶很辛苦,通宵勞作,但亦快樂,制完一個新茶,大家圍桌夜話,聞香品味、辨優(yōu)劣、找不足,談笑間、爭論中,我的巖茶知識又有了長進。王總帶我去參觀了母樹大紅袍,講了許多有關巖茶的典故,我還參觀了他正在建的巖茶品種園,學會從葉型、葉色、樹干上去辨別水仙、肉桂等常見的品種,還知道了北斗一號原是大紅袍無性繁殖出來的品種。記得有天深夜,主客談興都濃,張根生大哥神秘兮兮地捧出一小錫罐,罐口處封著一黃綢帶。原來是王總珍藏的母樹大紅袍!茶葉取出,在各人手內(nèi)輪傳,輕置鼻端聞干香,后沖水、刮沫、浸泡,小口品味,一座皆靜,茶湯中竟有保合太和之意。五年后的今天,我依然無法道出那母樹大紅袍確切之味,但那夜的茶韻卻一直在我心間流淌,彌久彌香,那些善良豁達的人的音容笑貌常常在腦中浮現(xiàn),因有這些人我一直堅信巖茶是世上最有韻味的茶。
后來每年都去武夷山,山山水水都涉足。然后知道山水之美,敵不過人情之暖。武夷山的人情,就像一杯釅釅的巖茶,性暖而雋永。在三姑度假區(qū)北面的崇安溪畔有被稱為“武夷巖茶第一村的天心村”,這是一個集茶葉種植、制作、銷售以及旅游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農(nóng)莊。一幢幢紅瓦白墻的別墅式農(nóng)家,井然有序,門前屋后,花團錦簇,走進任何一戶農(nóng)家,主人笑顏逐開地為你奉上一杯香濃醇厚的自家?guī)r茶。如值吃飯時分,主人一定會留客吃頓便飯,濃濃的情意讓人覺得如歸故里。在九曲碼頭畔,星村和巖茶村如寶石鑲嵌在丹山碧水間,這里曾經(jīng)是茶行萃聚的茶市,明清兩朝,甚至閩南、廣東、香港等地的茶商,都在武夷山麓設莊收茶,加工出口,因此桐木關的小種紅茶、武夷山的巖茶亦在這里裝箱上船,順著九曲溪漂洋過海,聲名遠揚。今日漫步星村碼頭,光滑青石板臺階,根須蒼虬的榕樹都在靜靜訴說以往盛事。如能巧遇村內(nèi)的老人,一段正山小種、武夷巖茶酸甜苦辣的故事娓娓道來,更能見證武夷茶史在當?shù)氐纳ΑS浀迷隹陀郎鷰r茶廠,已過花甲之年的老廠長游永曾是星村書記,是一部活茶史。晚上在家盛宴款待我們,圍桌的山珍野味令人食欲大動,主人一杯杯的敬酒,搞得我們一幫不大喝酒的南方姑娘都豪邁起來,碰了一杯又一杯。老人家海量,幾十杯后臉不改色,可憐我們每餐酒席都臉紅心跳,步履踉蹌。后來發(fā)現(xiàn)武夷人男女老少都能喝,性情都直爽,明白這點,竟有些妒意:上天不公,好山好水,好茶好酒,好肚量好胸襟怎么都給了武夷人呢?
此后每次去武夷山,每次都會醉:山水令人沉醉,巖茶令人陶醉,好酒令人真醉,人情令人迷醉。醉過的人都不愿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