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初喝武夷巖茶時,最難理解的是“巖韻”一詞。有人說類似于鮮豆?jié){的味道,有人說是炭火中有茶香滲出,有人說茶湯中有骨的感覺,但我總覺得意境不夠。直到有天阿驢對我說:“老師,我覺得巖韻像巖石邊長蘭花的感覺!碑敃r很欣喜,為有這種蘭質(zhì)蕙心的學生而驕傲。
比喻真是貼切,那香味正是在錚錚的巖石邊綻開的幽幽蘭花香呢!晚清梁章鉅將武夷巖茶特點概括為“香、清、甘、活”,蘇東坡亦贊它“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清朝乾隆皇帝在評價全國各地貢茶時,題詩詠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都是形容“巖韻”,后人遂歸納為“巖骨花香”四個字。
好一個“巖骨花香”!巖茶乍看不顯眼,黝黑微卷,稍透火焙香。但茶過三巡,只覺有花木清香絲絲自齒舌滲出,茶湯里像有綿綿不絕的柔韌細絲,又如彌漫的“沙沙”小顆粒,在口腔內(nèi)緩緩回蕩,柔順香滑的茶湯中仿若有骨啊!這是一種英雄柔情:溫柔中自有風骨,豪邁中自透輕靈。
好一個“巖骨花香”!當你徜徉在武夷山水間,游走在武夷詩文內(nèi),耳聞著武夷愛情的傳說,你就會明白后人用“巖骨花香”的深義了。
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孕育在當?shù)厣剿。武夷山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之美譽。山不高卻有高山之氣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臨水可觀山景,登山可望水秀,山沿水立,水隨山轉。晴時水光瀲滟,山峰碧秀;雨時霧靄重重,山色空瀠。巖谷陡崖,翠木簇綠,泉澗細流,夏無烈日,冬無嚴寒,氣溫年變差和日差較小,因此“巖巖有茶,茶各有名”。山的雄壯給了巖茶風骨,樹木的蔥郁給了巖茶皮毛,長年的泉澗給了巖茶血肉,而九曲溪的清凈柔美給了巖茶無限的風情。
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成長于歷代文人高士的喜愛中。一生中屢遭貶謫的蘇東坡認為巖茶之所以具有“君子性”,是由于“骨清肉膩和且正”。骨清,即是骨質(zhì)的清澈無滓。黃庶說飲巖茶能使人“洗出正性還肝脾”,也是認為茶有磨洗清明正性的文化功能。愛國憂民的陸游、辛棄疾、范仲淹都為宋代名臣,他們亦通過武夷茶表達了“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高風亮節(jié)。辭官隱藏武夷山的元代學者兼畫家杜本用茶自喻“納納此中藏,萬斛珠蓓蕾”。而大學者朱熹迷戀武夷茶,說其如“中庸之為德”,通過飲茶,可以體會中庸,從而砥礪茶人努力攀登“中庸之道”,而做君子仁人。清大學者朱彝尊的《御茶園歌》表達了憂國憂民心;大才子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提出武夷茶要“飲有節(jié)”,要“尋味外味”。而“毀有從軍杭清,明亡隱居茶洞”的李卷和永樂禪寺茶僧釋超全交好,相互傳習茶藝,眾人皆知,兩人都是骨格崢嶸的志士吶!他們的人格賦予巖茶磊磊光明的品格,他們的憂國憂民情懷又賦予巖茶清逸的內(nèi)韻,茶與人共映,品茶如品人!
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成型于才子佳人的愛情中;晌《胄蹅サ拇笸醴搴屯ねび窳⒌挠衽,雖不朝夕相守,但天清氣朗夕陽西下之時,溪水中幽影神交,愛得悲壯,愛得凄美。同樣的愛,宋代理學家朱熹和民女胡麗娘則幸運多了,他們可以在九曲溪畔建小小的屋舍,終日紅袖添香,素手烹茶,書墨飄香,接筍峰上一個狐貍洞的傳聞也為他們的愛情增添了綺麗的色彩!皫r骨”是威武不能屈的大王和真正的大儒朱熹,“花香”即是堅貞柔美的玉女和胡麗娘。這里愛情因山水而永恒,山水因愛情而鮮活,而茶,亦因愛而留香萬世。
柳永曾在此地生活過的,這位以白衣卿相自居的宋詞婉約派大師一生不仕,只愿放浪山水之中,最終贏得青樓薄幸名,亦留下卷卷風情千種的詩詞。他那拓落清高的人格,他那風流多情的為人,不正是武夷巖茶“巖韻”的最好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