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興德茶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原名正興號,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文英)創(chuàng)辦,是天津著名的百年老店。清咸豐七年(1857年)更名為正興德,其創(chuàng)始人穆文英系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正興德因此為清真茶莊。舊址在天津縣城北門外竹竿巷,最初經(jīng)銷一些來自湖南、湖北的綠茶及安徽大葉茶,同時兼售鼻煙,后來研制出有自己特色的花茶,在天津一炮打響。到了穆家第三代穆時榮期間,在茶葉外包裝首次使用“綠竹”作為商標,圖案中有綠竹、行云、流水,素雅大方,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北京正興德茶莊在臨近回民聚集區(qū)牛街的菜市口開業(yè),頗受回族群眾歡迎。
1936年,天津正興德茶莊的總賬劉少波、廣告主任、采辦、推銷員等與老板產(chǎn)生矛盾而集體辭職。他們集資三萬元,由劉少波挑頭,在正興德竹竿巷總店的對面,開辦了成興茶莊。之所以叫“成興茶莊”,取其信條“成大事業(yè)唯信用,興立基礎在精神”之首二字。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企業(yè)文化口號之一了。注冊商標為“城星”,即星辰照耀萬里長城,亦與“成興”諧音。
成興茶莊從正興德倒戈而出,競爭中往往能夠知彼知己,揚其所長為己用,避其所短為己戒。企業(yè)團隊精神自不用說,同時重質量,守信譽,當然最值得稱道的是成興茶莊在營銷上的創(chuàng)新。當時小梨園演出用的桌圍(亦稱桌幃,圍在桌子邊的裝飾物,多以布或綢緞做成)全由成興茶莊提供,繡花錦緞,異常醒目,上繡演員之名,下綴“成興敬贈”。換一次角兒,桌圍也跟著變換,與場內(nèi)的橫幅相襯。見京劇名家馬連良到天津演出,他們便與中國戲院合作,每售出一票,贈觀眾“成興”袋茶一袋。同時,電影院在放映電影前,經(jīng)常播放成興袋茶的廣告。那時為衛(wèi)生起見,電話機的話筒時興包裹紅綢,成興茶莊就免費分發(fā),紅綢上印著“電話購茶,隨時送到,成興茶莊敬贈”。人們只要拿起話筒,“成興”二字便撲面而來。成興茶莊每年用于廣告宣傳的開支約一萬元。
一時間,成興家喻戶曉,廣告宣傳,無孔不入,報刊、電臺自不用說,連浴室的窗簾、百姓家中的年歷上都有成興的廣告。旅店、浴池、茶攤、胡同里的雜貨鋪,無處不見釘有“代銷成興茶”的木牌。此時,正興德由于人才流失,大傷元氣,雖然有上百萬元的巨額資本,卻在經(jīng)營上無法打開局面,被成興壓得喘不過氣來,次年,正興德更是做了一項嚴重錯誤的決策。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百業(yè)凋敝,正興德想借助日籍臺灣人林某“正泰春記洋行”的洋招牌重振雄風,便把自己的福州茶廠易幟。數(shù)日之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日籍洋行被視為敵資,悉數(shù)充公,當然正興德旗下的福州茶場亦不例外。這不僅讓正興德?lián)p失了一個茶場,同時傷及了它的供應鏈。
此時的成興卻大舉借債南下進貨,加強儲備,然后乘虛而入,迅速占領的不少北方地區(qū)市場。這場茶葉商戰(zhàn),歷時20年(至1956年公私合營為止),成興資本發(fā)展到四十八萬余元,是創(chuàng)業(yè)初的十六倍,而正興德的百萬巨資只剩下三十八萬余元,縮水近三分之二。如今的成興茶莊的全名是天津市正興德茶葉有限公司成興茶莊。
信息來源:中國茶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