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有那么多人的喜愛,但是在日常的飲茶生活中也有一些飲茶方面的失誤和不妥之處。這在報刊上時有文章提醒。從茶道的角度來講,這些失誤是完全與茶道原則不合拍的,我們應該注意力戒之。1998-10-07《市場報》登載了成文的文章《飲茶也有誤區(qū)》,現(xiàn)將原文摘編如下:
一.用保溫杯泡茶。保溫杯雖能保溫,但茶葉中多種維生素和芳香油易在高溫或長時間的恒溫水中損失,茶的效用和口味也降低了。
好的茶具應首推陶器類,具有一定透氣性,冬天保溫,夏天不餿,不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所以紫砂茶壺享有盛名。
二.用沸水沖泡。有些人喜歡用剛開的水沖泡茶葉,其實這是非常有害的。剛燒開的水溫度高,可使茶葉中不耐高溫的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C等)大量破壞,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溫宜按茶葉老、嫩來分,老茶可用95℃的開水直接沖入;嫩茶則應低些,80℃左右比較適合。三.愛飲頭遍茶。有些人認為頭遍茶濃,提神醒腦,所以愛喝頭遍茶。殊不知,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污染,茶葉表面總殘留一些農藥,相應的頭遍茶農藥等有害物質濃度也高。
所以應讓頭遍茶水發(fā)揮“洗茶”的作用,棄之不飲。
四.過量飲茶。有的人對茶過于偏愛,過于相信茶的提神作用,所以喝茶沒有限度。其實茶中的一些物質過量了對人體是不利的,如大量飲茶可增加鋁元素的吸收量,損害大腦,誘發(fā)癡呆癥。
五.飯后即飲茶。許多人都喜歡飯后立即飲茶,認為可以幫助消化。其實這是不好的習慣。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質發(fā)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物質,使胃腸黏膜無法吸收,時間一長可導致體內缺鐵,甚至誘發(fā)缺鐵性貧血病。另外,鞣酸與葷食中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鞣酸蛋白質,使得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食物的消化和糞便在腸道內潴留的時間,不但容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有害人體健康。糾正的方法是進餐后一個半小時再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