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紅茶,真可惜酒卻是那么地有害,因為茶和咖啡使我們更為嚴肅。”(《唐璜》)寫這詩句的是英國詩人拜倫(1788~1824),拜倫所說的武夷紅茶就是馳名中外的正山小種。
17至18世紀的歐洲,英國在壟斷我國茶葉的對外貿(mào)易中,獲得了巨額利潤。武夷紅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進入了英國的上流社會。品飲武夷紅茶成為英國王公貴族們競相追求的生活時尚、英國商人將紅茶作為貢品進貢給英國女皇。女皇又將從武夷山采購來的紅茶賞賜給皇族,紅茶遂成為英國皇家的御用品。
正山小種紅茶開創(chuàng)了中國紅茶的紀元,它起源于17世紀,最早為武夷山一帶發(fā)明的小種紅茶。1610年荷蘭商人第一次運銷歐洲的紅茶就是崇安縣(現(xiàn)武夷山市)星村生產(chǎn)的小種紅茶。我國紅茶在國際市場上曾占統(tǒng)治地位。
桐木關(guān)下的桐木村,在清代是美、英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傳教士傳播基督教的基地。由于桐木關(guān)地處閩贛交界處的黃崗山下,終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氣候溫潤,特別是春茶季節(jié),常遇綿綿雨天,日照極少,故此地采摘的茶大部分要依靠加溫萎凋,也就是借助燃料進行烘焙。當?shù)厮蓸浔姸,用于燒火的燃料都是松柴,松柴燃燒后能積淀許多松煙味,因此鮮葉在萎凋時,吸足松脂味,在烘干過程中,又是將發(fā)酵茶葉攤在竹篩中,放在吊架上晾干或烘烤,下面還用松柴燃燒烘烤,使茶葉進一步吸收松脂味,完成初制過程。制好的正山小種茶葉,具有條索肥壯,緊結(jié)圓直,色澤烏光油潤的特點,茶湯濃醇無苦澀味,葉底厚實帶古銅色,香氣具濃郁的松脂味,茶湯則具有濃厚的桂圓湯味。因此,適合歐洲人喜歡甜食的飲用習(xí)慣,所以能成為歐洲人的喜好。(鄒全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