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武夷巖茶系列【品茶日記】
|
發(fā)布日期:[09-01-19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業(yè)公司] | |
|
今天,這位朋友來了,我卻忘了點那剩下的幾塊檀香。兩個人在安靜地品著三種同個系列但不同品種的茶。話題也就只是茶,朋友對我的茶書很感興趣,他說只是不太了解怎么區(qū)分那些茶的優(yōu)劣和相關(guān)的一些知識。
第一壺,是我們都最愛的茶。今年的這種茶,做工還是那么好,應(yīng)該說,比去年,前年都好,工藝是進步了。只是,泡開了以后,我發(fā)覺,這批茶,許是受了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茶農(nóng)晚摘了兩天吧,茶葉沒有去年的嫩。產(chǎn)量定是高了好些的。幸好在制作時工藝提高了,要不,這茶就沒去年的好了。如此算來,罷了罷了!還是值得喝的罷!再說,價格也沒多大變動。這樣安慰著自己,這茶的缺點可以裝作看不見了罷。
想起昨天去山腳下的水庫邊長廊散步,沿途很多白色的小花,開得轟轟烈烈的。我說空氣中有股淡淡的花香,身旁一同去的人卻說,那味道是臭的!這花甚為可惡!滿身是刺,專愛生在水庫的岸邊,他們?nèi)メ烎~時,沒少被刺到胳膊又癢又痛的!說這話時,語氣還是心懷恨意的。我笑了笑:“我出來的機會很少,便覺得這花的味兒是香的了;你們厭惡它,它的味兒便是臭的,這是由心態(tài)決定的味道!蹦侨瞬徽Z了。那些伸到路旁的花兒,潔白無暇,隨意而熱烈,那淡淡的香味兒固執(zhí)地在山間彌漫著。
喝第二壺茶是因為朋友說起他有一種茶,很清淡的味道,不怎么香,也不像哪怕是一般的茶那么甘,就是極淡極薄的味兒。但是它的抗輻射能力卻是其他茶的幾倍。
我便想起我也有類似的茶,也是茶味兒極淡極薄,需格外用心的情況下才能品出它的那一股極其悠遠的香氣來。因此,不敢再要它,怕被粗心的人們糟蹋了它。
我便把僅剩的一泡拿來沖泡了。果然,茶味極淡薄,巖韻卻是明顯的,只是那淡且悠遠的花香要在沖泡第三遍后才能細細地捕捉到幾絲幾縷。需屏住呼吸,凝神用全身心去感受,然后臉上便會悠然一笑--原來它是有香氣的!只是說不出來,那是怎樣的一種香。
最后一泡是洲茶,拿來和前兩者對比的。取了茶書給朋友過目:早在清代的陸廷燦續(xù)陸羽的【茶經(jīng)】時,王梓就在【茶說】里寫道:“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種茶。茶性,他產(chǎn)多寒,此獨性溫。其品有二:在山者為巖茶,上品;在地者為洲茶,次之。香清濁不同,且泡時巖茶湯白,洲茶湯紅,以此為別。。。。。!
陸羽也寫過:“茶上者生爛石中”也。
茶在爛石中生長,吸收了石頭里的各種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因此也獲得了特殊的養(yǎng)分而產(chǎn)生了別具一格的巖骨花香。從杯蓋上能聞到近似蘭桂或果蜜的香氣,優(yōu)者還帶些細微的奶香,并且香氣醇正悠長,無其他雜味。茶葉里則帶著被陽光曬過再被雨水沖刷后的巖石味道,那則是它的“巖骨”了,和蓋香里的花香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它的“巖骨花香”的巖韻了。
但如這泡茶,湯色暗紅渾濁,蓋香里夾雜著泥土的氣息,茶葉是黑乎乎的,朋友也說,這說明它生長的地方肯定是土地肥沃的了。
茶是“君子人也,”只需清風野露已足矣!反之卻糟蹋了其品性了。
再嘗嘗那茶味兒,苦澀不堪。這是農(nóng)藥化肥或是添加劑所至遺留下來的味道。但是,如果在品嘗此茶之前沒喝過其他茶或是比它更好的茶,那苦澀味是沒那么明顯的了。
此時嘗一塊酸棗糕,嘴里的苦澀茶味也就消失了,再回過頭來喝前兩道茶,喉舌齒頰間,還是那么的清爽甘滑。友人頓覺得奇怪,但很快又釋然了:酸和茶堿中和了罷,因此,苦澀味消失了。我微微一笑:這也是幾天前一位老茶客告訴我的。
朋友其身告辭:“改日再敘,我也帶我的茶過來品論品論!”
門外,陽光猛烈。回身,在文字里再品一回茶罷!
——水藍天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