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中的“扣冰茶”
|
發(fā)布日期:[10-01-18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業(yè)公司] | |
|
一個盛世行將就木時,往往大師輩出。中國歷史走到唐末、五代時,就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徹悟人生、參透佛法的高僧大德。在這接踵走來的隊伍中,有兩位以茶參禪的禪師,他們就是北方的趙州古佛(778-897)和南方的扣冰古佛(844-928)。在那個信息傳遞十分不便的年代,他們雖然同時身居南北,遙隔三千里茫茫關山,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悟出了“茶禪一味”之道,以“吃茶去”的機鋒接引弟子,垂范禪林。兩位禪師把精深奧妙的佛法禪理簡練成一杯茶,把從容、超越的生命境界淡定成一杯茶,供后世慢慢品飲,也使得不產(chǎn)茶的趙州和盛產(chǎn)茶的武夷同樣因禪茶而聞名天下。
扣冰古佛,武夷山吳屯人,生于唐會昌四年(844年)二月八日,俗姓翁,名乾度,法名藻光,河西節(jié)度使推官翁承欽之子,傳說其母夢辟支佛感孕而生,又因其“夏著衣褚,冬則扣冰而浴”而被稱為扣冰古佛。古佛自十三歲出家后,精于修行,常在荊棘荒蠻中打坐,“虎踞左右,彌猴供果,朱雀銜花,群物侍伴”。先后參晤禪月貫休、雪峰義存、鵝湖大義、鼓山神宴諸大禪師,在山心庵(今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因“天心明月”啟悟,成為一代參透禪學真諦的大師,并被閩王尊為國師,名列《五燈會元》、《高僧傳》等史傳之中。古佛超乘的道行與長期喝茶是分不開的,正如古佛道場瑞巖寺對聯(lián)“扣禪扉,動心弦,萬法仙宏開覺路;冰壺影,靜澄懷,剎那靈山映瑞巖”所描述的一樣,古佛一生氳氤在武夷茶的沉香中,以冰煮茶,以冰沐浴。正是茶和冰涵養(yǎng)出他超越僧俗兩界的生命奇觀和那顆恒定千年的“壺里冰心”。
928年,閩王把八十五歲的古佛延請到福州,拜以國師!段鍩魰酚涊d:“閩王躬迎入城,館於府沼之水亭。方啜茶,提起槖子曰:‘大王會么?’王曰:‘不會!瘞熢唬骸送醴ㄍ醺髯哉樟!币馑际钦f閩王招待古佛時,古佛提起茶橐子問閩王說:“大王會茶道嗎?”,閩王說:“不會”。古佛說:“人王和法王真是生活在不同的境界啊。”當時世風日下,處處物欲橫流,在古佛眼里,茶已經(jīng)不單單是一種飲品,而是衡量一個人內心世界和價值取向的尺度,這恬淡的言語也是古佛“我為法王,于法自在”(《法華經(jīng)?譬喻品》)的自性流露。閩王極度崇佛,對國師言聽計從,所以從此就倡導“吃茶”之道,以凈化人心,于是在建安(今福建建甌)設“龍焙”,北苑茶于此開始風行。
扣冰古佛的“吃茶”之道代代相傳,明人徐柳以《天心施茶疏》贊頌:
竊以隨緣應物,無非回向菩提;指事傳心,總是行深般若。欲破人間之大夢,須憑劫外之先春。
伏惟扣冰古佛,寶集正宗,轉輪真子。啟悟于天心明月,道德無鄰;神游于教海義天,利樂有情。笑辟支獨醒于一己,擬菩薩普悟于群生。借水澄心,即茶演法。滌隨眠于九結,破昏滯于十纏。于是待蟄雷于天心巖上,聲消北苑;采靈芽于九龍窠間,氣靡蒙山。依馬鳴、龍樹制造之方,得地藏、清涼烹煎之旨。焙之以三昧火,碾之以無礙輪,煮之以方便鐺,貯之以甘露碗。玉雪飛時,香遍閻浮國土;白云生處,光搖紫極樓臺。非關陸羽之家風,壓倒趙州之手段。以故居人共啜,過客爭嘗。使業(yè)障、報障、煩惱障,即日消除;資戒心、定心、智慧心,一時灑落。
今者法筵大啟,海眾齊臻。法是茶,茶是法,盡十方世界是個真心;醒即夢,夢即醒,轉八識眾生即成正覺。如斯煎點,利益何窮?更欲稱揚,聽末后句:紅袍施滿恒沙界,永祝龍圖億萬春。
如今,天心永樂禪寺正積極推行歷史悠久的天心禪茶——扣冰茶,讓“茶禪一味”這一飽含智慧的哲理為更多的世人受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