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地點:位于武夷山風景名勝區(qū)四曲溪南。
始創(chuàng)時間:元大德六年(1301),高興、高久住父子為就近督造貢茶而創(chuàng)設的皇家焙茶局,稱之為“御茶園”。
概況綜述:御茶園的創(chuàng)建使武夷巖茶正式成為獻給朝廷的貢品。御茶園的建筑物巍峨華麗,完全按照皇家的規(guī)格模式設計構建,有仁鳳門、拜發(fā)殿(亦稱“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焙芳亭、宴嘉亭、宜靜亭、浮光亭、碧云橋,又有通仙井,覆以龍亭,稱之為通仙亭。
御茶園設有場官、工員。場官主管歲貢之事。泰定四年(1327),崇安縣令張端本在御茶園的左右側各建一場,懸掛“茶場”大匾。至順二年(1332),建寧總管在通仙井畔建一高5尺,方1丈6尺的高臺,稱為“喊山臺”。 舊志記載,每年驚蟄日,崇安縣令帶領隸卒到御茶園致祭。祭畢,隸卒鳴金擊鼓,同聲高喊:“茶發(fā)牙!”井水便漸漸滿出,故又叫“呼來泉”。山上還建有喊山寺,供奉茶神。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由于御茶園疏于管理,茶樹枯敗,茶業(yè)衰落,武夷巖茶遂免于進貢,前后經歷250多年的御茶園荒廢,F遺址尚存通仙井、喊山臺等古跡。古茶園已辟為武夷山茶葉品種園。
御茶園在中國烏龍茶工藝變革中做出卓越貢獻,是中國制茶作坊見證之一。現遺址受到保護,并在這里設立武夷山茶葉研究所。其內的名叢、單叢茶葉標本園郁郁蔥蔥,1990年,在御茶園內修建一座“茶藝館”,結構古樸典雅,游客既可在這里游覽遺跡,又可在此品嘗武夷奇茗。
御茶園古井 整石打成八角石井臺,對角線長1.2米,圓形石井圈高0.55米,直徑0.6米,圓形井洞,直徑約1米。
相關人物:
高興(1245~1313),字功起。元大臣。蔡州(轄境相當今河南淮河以北)人。累官左丞相,卒謚“武宣”,追封梁國公。元統(tǒng)三年(1335)加封南陽王。高久住,高興長子,大德間邵武路總管。
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興任福建招討使行右副都元帥,立行都元師府于建寧(府治在今建甌市),遂于轄境內的武夷山監(jiān)制石乳(茶名)數斤,于當年秋入覲朝廷時獻給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備受賞識。至元十九年,開始由當地縣官承辦貢茶。至元二十年冬,政和黃華起事抗元,進犯崇安,圍攻建寧府,時任浙西宣慰使的高興與征東行省左丞劉國杰等,先后受命入閩平亂,平定黃華后又入武夷山,監(jiān)制貢茶。大德元年(1297),成宗繼位,高興復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又派員進武夷山監(jiān)制貢茶。由于高興數次監(jiān)制進獻,武夷茶受到朝廷的賞識。大德五年,時任邵武路總管的高興長子高久住奉命到武夷山督造貢茶。次年,指派崇安縣邑人士孫
瑀
在武夷山四曲溪南創(chuàng)立皇家焙茶局,建造系列建筑,稱為御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