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茶引種源自武夷
連橫一九一八年所編修的《臺灣通史》“農(nóng)業(yè)志”載:“……臺北產(chǎn)茶近約百年,嘉慶(一七九六至一八二0年)時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魚+桀)魚坑,發(fā)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蓋以臺北之地多雨,一年可收四季,春夏為盛……其始僅銷本地,道光年間運往福州……迨同治元年,滬尾開口,外商漸至。”
這段珍貴的臺灣茶史資料反映了臺灣茶葉與福建武夷茶的深厚淵源,詳盡闡述了臺灣之引種茶最早是由祖國大陸福建武夷山傳入并得以傳播發(fā)展,最終成為臺灣農(nóng)業(yè)的一大產(chǎn)業(yè)。
武夷巖茶風扉臺灣
連橫先生在《雅堂文集》“茗談”一文中記載的“臺人品茶,與中土異,而與漳、泉、潮相同,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三州人嗜之。他處之茶,不可飲!眲t生動描述了當時臺灣茶人不僅品茶方式與福建相同,而且閩茶中的代表武夷巖茶當時在臺灣更是風扉一時,深受臺灣茶人青睞,成為他們待客時引以為豪的飲品。
連橫先生本人對武夷巖茶也十分偏好。他的《劍花室詩集》中收有二十二首詠茶詩,其中第六首“新茶色淡舊茶濃,綠茗味清紅茗秣。何似武夷奇種好,春秋同挹幔亭峰”,字里行間就透出了他對武夷巖茶的喜愛之情(詩中“武夷奇種”即指武夷巖茶)。
茶情增進兩岸情誼
時至今日,眾多臺灣茶人已沿襲和繼承了連橫先生的武夷茶情,臺灣與武夷山之間的茶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進一步增進了兩岸民眾的血肉情誼。
近年來,臺灣茶界名流、茶友和學者吳振鐸、范增平、蔡榮章等先后到武夷山尋“根”,切磋茶事,交流茶藝
由臺灣茶人發(fā)起的國際無我茶會至今已舉辦十屆,武夷山舉辦了其中的三屆,成為最常舉辦無我茶會的地方,而每次均有眾多臺灣茶人參與。
一九九七年,武夷山市藝術團赴臺參加“臺北中華美食展”,期間表演的武夷茶藝倍受好評,由此在當?shù)毓纹鹆艘还晌湟牟璧摹盁犸L”……
此外,記者近日從南平市旅游局了解到,將于今年五月十六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武夷山旅游節(jié)開幕式上,福建武夷山與臺灣阿里山還將互贈武夷巖茶與凍頂烏龍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