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13-12-19 17:29:41 訪問次數(shù):2143
小溪穿流而過,把下梅村分成了南北兩條街。
如果不是事先讀了縣志,很難想象,200多年前,這條寬約兩米,水深僅十公分左右的小溪曾日行舟300余艘,滿載著新茶,順信江下鄱陽湖,繼而穿湖出九江口進入長江,遠赴恰克圖。
是的,電視劇《喬家大院》里山西晉商疏通的這條萬里茶路,起點就在武夷山下梅村。這兩年,當?shù)氐牟枭毯笕藗兇罅ν诰蛳容厷v史,賣起了“文化茶”。而整個下梅村,也被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相中,準備開發(fā)為旅游綜合體。
百年“景隆號”
小石橋下溪水淙淙,溪兩岸木質(zhì)風雨廊下,靠著三三兩兩坐著抱著孫娃的老人。村民們有的坐在一起打牌,也有的簡單坐著喝茶聊天。
不為茶忙的冬日,下梅村一派閑適。
在村中氣派的“大夫第”門外駐足仰望檐下精美磚雕,一名村婦走來,主動要求要幫我介紹這間大屋。一問才知,原來她叫毛志英,是下梅鄒家的媳婦。也正是鄒家,200多年前,通過經(jīng)營茶葉富起來、在下梅村率先建起豪宅。
根據(jù)《崇安縣志》(武夷山市舊時為崇安縣,記者注)記載,康熙19年,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時每日行筏300余艘,且轉運不絕。
據(jù)考證,這條茶路是從下梅市場起運,沿閩贛古驛道,過分水關,到達江西鉛山縣河口鎮(zhèn)。隨后順信江下鄱陽湖,過九江進入長江后,再溯江而上到武昌,轉漢江至襄樊進入河南,進而到山西澤州,晉中平原祁縣等地。繼而出張家口,向隔壁草原行進,抵達蒙古庫倫,最后到中俄邊貿(mào)城恰克圖,全程五千多公里。
雍正年間,疏通這條萬里茶路的晉商到福建經(jīng)營武夷巖茶,主要的合作伙伴便是下梅鄒氏。鄒氏創(chuàng)辦的商號名為“景隆號”,至今“景隆號”舊居依然保存完好地在村北街矗立著。
20年前,毛志英嫁到下梅來時,新房就在這間大屋中。但彼時,她和她老公都不知道祖上曾有如此顯赫的過往。毛志英說,許多年來,他們也像普通的莊戶人家那樣,種幾畝薄地,艱難度日。地邊上,也有些茶樹,但一度因為不值錢,沒人采,還差點砍掉。
毛志英的侄子,37歲的鄒印文也出生在這間磚木結構大屋里。近幾年,武夷山茶葉行情好起來后,鄒家也在家譜中發(fā)現(xiàn)了關于“景隆號”的記述:“走粵東,同洋艘,閩茶賴以大行,悃愊無華,品核精詳,無二值,無欺隱,且不與市井較銖兩。固洋人多服之?!?/p>
2010年,鄒印文和堂弟決定重現(xiàn)“景隆號”,并將上文作為鄒氏商德格言。他們重新注冊了“景隆號”商標,并成立了萬里茶路茶業(yè)有限公司。
此外,他們整合了鄒家后人零散的茶山,開始統(tǒng)一種植要求,統(tǒng)一收購并加工銷售。
“買我們的茶,更多的是買一種文化?!编u印文說,如今公司在武夷山風景區(qū)開了品牌店,每年的銷售額達五六百萬。
文化旅游綜合體變身
被問及萬里茶路公司為何不在下梅村開店賣茶,重現(xiàn)當年“景隆號”輝煌時,鄒印文回答說,因為那邊現(xiàn)在人流量還不夠,不適合開店。
實際上2005年,下梅村就被中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那之后,下梅便成立了國有性質(zhì)的旅游開發(fā)公司,開始接待游客。
鄒印文被委任為這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他記得,剛開始一年的旅游人數(shù)僅有五六千人。“基本上還是一直沒有打開局面,由于缺乏資金,相應的接待能力也跟不上,游客人數(shù)自然上不來。”雖然目前下梅一年有50000人次左右的游客,但平均到每天,也才不到200人。
2010年夏天,下梅經(jīng)歷了一場特大洪災,近百戶村民的房子被沖毀。災后重建時,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表示愿意介入,將災民安置到村外,而將下梅村打造成文化旅游綜合體。
根據(jù)公開報道,這一文化旅游綜合體總投資30億,占地4069畝,總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魅力商業(yè)古鎮(zhèn)、影視游覽區(qū)、文化藝術中心、旅游服務區(qū)、山脊運動區(qū)、高尚旅游度假區(qū)、生態(tài)自然景觀區(qū)和下梅新村等。
然而,三年來,項目進展緩慢?!笆琴Y金到位慢的問題?!蔽湟纳绞幸幻辉妇呙恼賳T告訴我。
不過今年,該項目作為閩北唯一文化產(chǎn)業(yè)基本建設類的重點項目被列為福建省十大文化產(chǎn)業(yè)重點項目。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該項目即將進入快車道。預計年內(nèi)村內(nèi)的風雨廊橋?qū)⒙氏缺恍迯?,而二期安置區(qū)的立項、招標等前期工作也在陸續(xù)開展。
“但我們還是不想搬出去,舍不得。”毛志英望著屋外的小石橋說。
來源: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上一文章:《茶頌》:讓年輕人了解茶文化
下一文章:“大紅袍”再度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