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08-03-19 16:01:24 訪問次數(shù):1445
端茶送客
有些剛調(diào)到武夷山工作的朋友,與我閑聊時總會假惺惺地不恥下問從政之道,我儼然以老武夷自居一本正經(jīng)地獻計道:"端茶送客"。弄得下問者一頭霧水,當聽我縷析之后,又恍然大悟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據(jù)我多年觀察,武夷山的首務(wù)是"接待",而接待則起于山水止乎茶。因此,每個武夷山人務(wù)必學會接待客人,學會品茶。這個經(jīng)典論斷并非有意諷刺武夷山人不務(wù)正業(yè),實是旅游勝地的地緣優(yōu)勢所饋贈的行為特色。
自從武夷山被辟為旅游區(qū)之后,武夷山各部門各單位各團體各家庭疲于奔命的就是接待了,一撥未走一撥又來,有橫向的,有縱向的,有私人的,有公家的,每一撥都是初次,每一撥都不敢怠慢,生怕人家說武夷山人不夠熱情,生怕人家沒有玩好吃好喝好。于是,實踐出真知地涌現(xiàn)出一大批能接待善接待的業(yè)務(wù)骨干接待標兵。他們呼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于游山水間他們千載儒釋道侃侃而談,在宴席上他們51349(武夷山市酒)(共22杯)杯杯見底,入OK廳一抖嗓一挪步無不歌聲悅耳舞姿縵妙。待客人酒醒意怠,尋個茶莊或日式或中式圍座茶幾,在青春貌美的茶藝小姐輕舒玉臂慢捻蔥指的表演中,品茗著烏龍茶系的巖骨花香,從外山茶、洲茶、內(nèi)山茶、巖上茶,從肉桂、水仙、白雞冠、大紅袍,一泡一泡地沖,一杯一杯地啜。什么清香甘活,什么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什么茶道即人道之類,逗得客人云里霧里。
每當客人露出對某泡茶有贊賞難舍之意時,主人和茶藝小姐即會心領(lǐng)神會,主人強裝慷慨大方高價購買,茶藝小姐強裝無奈忍痛割愛??腿藙t約略推辭一番之后,說聲笑納,如獲至寶地拎著當場打包裝罐封塑的珍貴禮物告別。于是"武夷之旅"的主客雙方在皆大歡喜的和諧氣氛中圓滿結(jié)束。
武夷山曾花巨資請一位名人創(chuàng)作了兩句主打廣告詞,其中一句是"萬古山水茶",雖然不如南朝江淹同志免費贈送的那句"碧水丹山"個性突出畫龍點晴,但我認為拿來用作客人"武夷之旅"起止行蹤和主人接來送往的形容還是貼切的,試問自古以來哪一個來武夷山旅游的人不是先登山次坐竹筏再拎著兩罐茶葉屁顫屁顫地踏上歸程的?
在古代"端茶送客"似乎有驅(qū)客之貶義,而在當下的武夷山"端茶送客"無疑是一種含褒義的待客禮儀,從"接待也是生產(chǎn)力"這個意義上說未嘗不是一種頗見功效的行政策略,而熱衷于此道精通于此道且獲益甚豐的莫過于大大小小的黨政官員了,只要見他們滿臉通紅東倒西歪地出入于酒店賓館,一問,他們準會毫不隱諱躊躇滿志的回答:"陪客人"。
因此,陪客人!不僅成了武夷山人特別是公務(wù)人員的一種身份時尚和工作乃至生活內(nèi)容,而且也成了一塊上至黨政官員下至黎民百姓搪塞家中黃臉婆或皺巴公電話跟蹤的最具威力的擋箭牌。
多好啊!客人![FS:PAGE]
霸道武夷茶
當代日本作家左能典黛說:"誰喝了武夷山巖茶,誰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句劍走偏鋒的一家之言曾被武夷山巖茶界奉為圭鎳,以為將武夷巖茶定向天下至尊的地位了。其實不然,只要換個角度來理解,就不難嚼出左氏對武夷巖茶"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惋惜之意。
但武夷巖茶排它的霸道性,我是深有感悟的。
那年我剛到武夷山工作,帶了一些家鄉(xiāng)最高檔的精制綠茶--清明茶,招待同事時,原想得到一些諸如"好茶,好茶"之類的贊賞。然而,卻被同事斥為"菜茶",大有如今的"菜鳥"之貶。我內(nèi)心不服,認為同事不懂茶。也許同事也覺察出了我神情的變化,拽我到他的寢室品茶。圍座紅豆杉茶幾旁,他一邊泡茶一邊解說,茶藝精熟,茶道廣博。一會兒是一道湯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一會兒是高沖水低斟茶,喝過老樅水仙,再泡佛心古茶。幾道下來,我神清氣爽,口齡生香,始知天下除綠茶之外還有烏龍茶紅茶青茶花茶,始知茶除解渴提神之外還有茶藝茶文化。
結(jié)識武夷巖茶之后,我留心品茗天下名茶:浙江龍井、君山毛尖、云南普耳、安溪鐵觀音,品來品去都不如武夷巖茶之味厚香久,尤其是耐泡方面,武夷巖茶堪稱扛鼎,其它茶類著實難望其項背。
北方文友苗君到武夷山旅游,白天我陪她游山筏水,夜晚我?guī)已踩酶鞑枨f品茶,素來喜喝花茶的她竟然在武夷山短短的幾天里養(yǎng)出喝武夷巖茶的口感,北歸時不僅購買了十幾個品種的武夷巖茶,而且此后每年都匯款要我代為郵購。據(jù)她電話里說:"改喝武夷巖茶之后,天下無它茶"
今年暑假,我同被福建文壇稱之為"大俠"的郭君去參加一個筆會,在擁擠的車廂里,我們就著座位面前的幾案擺開精巧的旅游茶具,泡起我特意攜帶的矮腳烏龍,杯蓋一揭,一縷奇特的巖骨花香漫過車廂,使昏昏欲睡的乘客精神一振,紛紛抽動鼻子咂著觜巴尋找香源,其中幾個膽大的擠過來討茶喝,并主動承擔到車廂接頭處運開水的義務(wù),車廂過道為之堵塞,推餐車的服務(wù)員干吼一陣也莫之奈何,乘警以為是聚賭,悄然從人叢中探頭一看,見是品茶,搭訕一句"好香的茶呀"便轉(zhuǎn)悠到別處去了。臨下車,一位口齒間尚留有巖茶余香的福建師大女學生要過我們的手機號碼說:
"到武夷山,找你們喝茶去。"
葛仙山品茗
"過去叫朋友吃飯,現(xiàn)在叫朋友出汗"這句順口溜很能體現(xiàn)世情:溫飽之后要健康。這不,周未的一大早,我就被朋友呼起說去登葛仙山。葛仙山在武夷山的北面洋莊地界,對于我來說屬于那種只聞其名未識真面的邊緣風景點。據(jù)說山上有一座祭祀太極仙翁葛玄的廟宇。
登山尋芳原應(yīng)輕裝簡從,然而這回朋友林君卻身負鼓鼓囊囊的背包,手提一個紅色的硬塑箱子如一朵耀眼的紅花在崎嶇的山道上閃現(xiàn),給冬日的寒山注入一抹飄忽的春意。經(jīng)打聽,林君背包里裝的是茶具茶葉,手上攜的是太陽能燒水器。好家伙,登山還不忘品茶,看來人有嗜好,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我還是暗自高興,因為有嗜茶如命的朋友同行,無疑于有了一間移動的茶莊,走到哪里就喝到哪里。
隨著山路的陡峭和攀登的艱難,我漸漸地有些口渴了,喝茶的欲望不由得占了上峰,把向同伴們打聽葛仙山來歷的念頭沖得暫且擱向一邊。
一到葛仙廟,善庖的朋友主動到廟里的廚房準備午餐,林君則選中廟堂天井就著陽光展開太陽燒水器燒開水。我乘機從廟里廟外觀察著葛仙廟的風水地理,在山腰埡口上看,葛仙廟取山腰間的一個小盆地,依山面水而建,很是符合廟旁墓碑上的碑聯(lián)所書的"山頂峰秀回龍脈,河口水白作虎身"的意境。在廟廳木質(zhì)壁板上張貼著有關(guān)葛玄的少許資料,才知道葛玄與葛洪有搭界。對于葛洪我倒是有些印象,記得他是西晉丹陽句容人,曾著《抱樸子》行世,大抵說些人間得失,世道好壞之事。而于其三代從祖葛玄則不甚了然,壁上的資料又缺乏權(quán)威性,更不敢輕易相信關(guān)于"其修道成仙后,能使鬼魅見形,坐于熊熊柴火之上,柴盡而其衣帽絲毫無毀"之類的無稽神話。但其活動于此卻又是不爭的事實,否則也不至于將周遭山、村、廟都貼上葛仙的標簽了。
飯熟茶開的叫喚聲,打斷了我的胡思亂想。飯后,林君就著板凳拼湊成的簡易茶幾擺開茶具泡起茶來。我們或蹲或站或坐,端著牛眼大小的紫砂杯由林君如災(zāi)荒年間施粥般地斟茶。我端穩(wěn)一杯冒著氤氳之汽的茶,抵唇一吸,泊在舌間咕嚕兩圈再慢慢咽下,感到比往日之茶更滑潤幽香。我忽然記起煮茶講究的是水質(zhì),曾有"山泉為優(yōu),江水次之,井水最次"之說,這回不正是廟后的那眼終年不涸的山泉提升了茶湯的品質(zhì)么?
山中的太陽腳步勤,中午一過,天井的陽光即移到了廟門口,我們緊跟太陽移動著太陽能燒水器和茶座,從天井、廟門、院門,路邊,直到太陽爬上樹梢,太陽能失去了功效才戀戀不舍地下山。
古有"夸父逐日",今有"品茶逐日"。而前者是神話,后者卻是現(xiàn)實。"夸父逐日"是一種壯舉和氣慨,令人崇敬,而"品茶逐日"卻是一種逸興和心情,何況三五好友,仙山古剎,清泉佳茗。此情此境能不羨煞世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