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12-01-11 23:25:20 訪問次數(shù):1838
訪臺灣著名學者池宗憲
初識池宗憲,就分外覺得他很隨和,我們就著一處茶桌和茶凳,他很自然聊起了茶。
2000年他平身第一次叩訪武夷山,2002年創(chuàng)作了一本《武夷茶》,他是這樣解讀武夷茶:武夷茶有很深底蘊,她的清、香、甘、活有起、承、轉(zhuǎn)、和之勢,喝這樣的茶能讓人深邃。不僅是物質(zhì)方面享受,更是精神層面的,武夷茶從舌尖、舌背到喉嚨,像一位博士深厚的研讀過程。
武夷茶的“流光溢彩”
武夷茶百年史料的文本記錄,有活現(xiàn)的影像!有巖韻光譜!有它在異域文化滲透的感染力,有它造就出的中西混雜而富美的趣味!武夷茶最有趣的是有變數(shù),而這最符合當下。
武夷茶延伸出紅茶文化,盤踞西方品飲主流三百年不衰。今日在兩岸三地,紅茶和咖啡一齊賣,在星巴克、西雅圖以及咖啡店里,兩款飲料相容并立。而可惜的是,由武夷紅茶進出而成為東方尤其是兩岸三地華人品茗極品的武夷巖茶,卻未見立足之地。
半發(fā)酵的武夷茶,在巖巖峰峰產(chǎn)地里,孕育出多彩多姿的“花”名,賦予武夷茶的歷史無垠延伸的情事,實在令人回味!人們可用細品慢嚼去領(lǐng)略她背后的況味和源源不斷的甘甜活韻。
武夷茶的老茶客
池宗憲,也可稱他老茶客,是因他自幼即跟著撿茶的母親認識了茶,從此癡迷上了中國茶文化。
雖然他有二十多年傳媒工作經(jīng)驗,由記者到總編輯,卻始終不改愛茶本色,喝茶一喝就是二十年!
他說,寫茶是他對自我的肯定。在茶藝館里,在茶山,在茶的史料堆里,遍尋茶蹤。茶給了他無窮靈感,先后出版了《臺灣茶街》、《鐵觀音》、《武夷茶》、《普洱茶》、《我的第一本泡茶專書》以及《一杯茶的生活哲學》等30多本論茶專書,每本都以茶命名,每本都記錄了他對茶的肺腑之言,可見他愛茶心切。
而他最鐘愛的是武夷茶,五次到訪武夷山,都是一種怡然自得的姿態(tài),與武夷山許多茶人茶企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正是這樣,他成為武夷山的老茶客,對武夷茶的林林種種,歷史風云,再熟悉不過。
緣分到了,人就會找茶,茶就會來找你,茶對了,人就對了。他講起了傳播在海內(nèi)外武夷茶的茶事。在香港“叩訪”到了60年代的武夷茶,至今仍保存完好,他很自豪將沉睡百年的武夷茶照片給我們一同分享,他如獲至寶,可嘆息當時武夷茶不受重視;在巴黎一家茶行,他又看到武夷茶的外銷包裝,并寫有“本茶莊主人親赴武夷山精挑、烘焙武夷茶”字樣。諸如此類,都在表明武夷茶當時風靡海內(nèi)外的痕跡。
武夷茶的變數(shù)最迷人
武夷茶名聲四起,銷量雖然起來了,大家都在喊文化,可茶文化如何使用?卻渾然不知,這很可惜。武夷山有兩千多家茶商茶企,品牌林立,然而沒有幾個將武夷茶文化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很多都是在游走文化,不能認清茶文化特質(zhì)。
他關(guān)心武夷茶,因而也給武夷茶前景提出了導向性建議,“武夷茶在中國茶歷史上占有一片天空,其歷史悠久,制作獨特,分類復雜,其它種類茶望其項背。我在二三十年代,就有意識收藏武夷茶的文化古跡及文物,我家現(xiàn)存有‘一兩黃金賣一兩茶’的錫罐,并標注‘天心巖大紅袍’,可見,武夷茶文化歷史之悠久,價值不斐。所以,武夷茶企應(yīng)該深挖茶文化內(nèi)涵,而不是注重外包裝,以泛泛表象方式處理,當然時代在進步,茶的表現(xiàn)方式也要創(chuàng)新。
在匆忙之余,池宗憲先生用一句話總結(jié)武夷茶,“武夷茶最迷人之處在于變數(shù),符合當下。某個企業(yè)做的茶葉要是符合某種茶本身的文化,那就摸透了這類茶的正味了?!边@似乎很深奧,可仔細品品,先生說的如是。(周小麗)
上一文章:放慢腳步,慢品巖骨花香
下一文章:武夷茶的鼎盛時期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