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發(fā)布日期:2010-12-16 19:44:29 訪問次數(shù):1787
作者:章志峰
茶百戲在歷史上曾流傳于閩北武夷山一帶,又稱分茶、水丹青、湯戲、茶戲等等,是一種能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的珍貴文化遺產(chǎn),我于2009年初恢復和再現(xiàn)了這一文化。目前這一文化已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開啟了逐級申報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序曲。在第四屆海峽兩岸茶業(yè)博覽會及武夷山茶節(jié)上,展出的茶百戲作品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再次接受了臺灣東森電視臺、福建電視臺、南平電視臺專訪。
回顧茶百戲的探索歷程,充滿艱辛和曲折,由于資金、體力和人為干擾等各種因素,研究工作幾度中斷,面臨半途而廢的境地,最終還是咬牙堅持將茶百戲的探索堅持下去,終于在2009年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初識分茶:本人1984年畢業(yè)于農(nóng)大茶學專業(yè),在大學期間了解了有關分茶的歷史,感到很神奇,由于當時點茶法的研究還是個空白點,對分茶的認識僅限于書面知識?,F(xiàn)代分茶的研究緣于對外茶文化交流。1997年到日本留學(研修)期間初步了解了日本茶道,對日本抹茶道采用的點茶法產(chǎn)生濃厚興趣,但由于時間關系和條件所限沒法對日本茶道作更多的研究。
日本茶道的啟發(fā):2004年我受外交部選派,作為中國首位茶學專業(yè)的國際交流員到日本講授中國茶文化期間,有幸受到日本茶道老師的邀請進行茶文化交流,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一年的日本茶道里千家流。從日本茶道的點茶法和點茶工具如竹筅、水注等茶具中得到啟發(fā),回國后開始對分茶藝術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
分茶技法和原料探究:起初采用現(xiàn)有茶葉原料加工后進行點茶、分茶試驗,結果在茶湯中難以現(xiàn)出圖像或現(xiàn)出的圖像不清,試驗以失敗而告終。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到原料的制備也是關鍵所在。自籌資金,選擇適合的茶園,通過對不同的茶樹品種、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不同的采摘標準、不同的團餅茶制作方法和抹茶加工、點茶和分茶技巧五年間進行上百次的對比試驗。
文字圖案初現(xiàn):經(jīng)各種原料和技法的比較試驗終于在2009年春,恢復了這一珍貴的分茶技藝,用自己加工的茶葉原料可以在茶湯中現(xiàn)出文字和圖像。但保留的時間較短,觀賞性不強。隨后又對原料的加工進行改良,終于獲得較大突破。
各茶類演示的突破:經(jīng)技術分析和反復實驗,突破了古代僅能用綠茶演示分茶的局限,可以用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等其他茶類演示分茶,表現(xiàn)中國風格的山水花鳥圖案和文字。圖案保留的時間也從古代的瞬間延長到半小時至4小時。
分茶圖案配景:為提高觀賞性,便于表現(xiàn)活動主題,目前茶百戲作品和插花等景物相配,實現(xiàn)景中有畫,畫中現(xiàn)景。可根據(jù)活動主題選擇圖景,如適用于婚慶的“龍鳳呈祥“、”相伴一生”。適用于企業(yè)慶典的“馬到成功。一般慶典的”“喜上眉梢”‘連年有余“等等。
今后的方向:茶百戲最終將做成欣賞和品飲兼?zhèn)?、(抹茶)點茶法和(團餅茶)沖泡法并用、養(yǎng)生和怡情共存的一種新型的茶類,逐步做成跨越時代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