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xiāng),茶葉種類異常豐富,茶葉歷史也異常悠久。中國茶葉的發(fā)展,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日益繁榮,茶產業(yè)也日漸活躍起來,各地產茶區(qū)也非常重視本地茶葉的發(fā)展,“茶葉致富”也成為各地政府的一項政策。雖然前一階段,網(wǎng)絡上頻頻提起“中國七萬茶廠敵不過一個立頓”的文章,但是以目前的茶葉市場情況,中國茶葉市場的內斗還是主流,各地茶葉之間的競爭還是處于無序的狀況,還沒能夠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強有力的品牌來抗衡“立頓”。中國的十大名茶中,除了龍井茶以其悠久的歷史沉淀外,其目前的市場開拓力度,遠不如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普洱茶,就目前來說,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普洱茶可以說是全國關注度最高的三大類茶,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目前這三種茶在產業(yè)推廣方面各打出三張不同的牌子:安溪鐵觀音:主打“市場擴張”牌;武夷巖茶:主打“文化”牌;普洱茶:主打“保健”牌。
安溪鐵觀音vs武夷巖茶
大家知道,在同一個市場中,兩種主要產品或企業(yè)之間的互相競爭,更有利于市場的繁榮和產品的升級,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麥當勞和肯德基等。作為鐵觀音大本營的福建,武夷巖茶的興起,也必將加速福建烏龍茶的產業(yè)化進程。
武夷巖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滋味醇厚、滑潤甘爽,帶特有的“巖韻”,并以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獨特的巖骨花香而聞名于世。武夷巖茶屬于閩北烏龍茶,通常都經(jīng)過傳統(tǒng)工藝制作而成,口感較重,獨特的巖茶加工工藝造就了武夷巖茶獨特的巖韻。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的回歸,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傳統(tǒng)口味茶葉。所以,武夷巖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消費者的需求。
武夷巖茶興起的原因,業(yè)內資深專家、《西坪茶葉》主編沈添圖先生指出:主要是目前茶葉消費者不斷增多,其中一部分消費者對茶葉口味的要求加重,使得傳統(tǒng)口味的茶葉需求增加;另一個原因,是武夷巖茶也是只有武夷山這些特定的區(qū)域才有生產加工,正常情況下產量不大,一年只有5000噸,物以稀為貴,武夷巖茶受市場追捧,供不應求,市場反映熱烈。而且近年來,武夷山茶產業(yè)發(fā)展迅猛,隨著旅游業(yè)的日趨成熟穩(wěn)定,使得武夷山市政府加大了對茶業(yè)的支持。近年來,武夷巖茶品牌企業(yè)已經(jīng)在不斷增多,武夷巖茶消費者持續(xù)增加,已經(jīng)表明了政府的發(fā)力以及茶葉企業(yè)策略整改已經(jīng)有所成就。
在武夷巖茶的推廣營銷中,“茶”“旅”互動、聯(lián)合營銷則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策略選擇。2006年電視劇《喬家大院》熱播,劇中晉商喬致庸開辟武夷山至恰克圖萬里茶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武夷山抓住這一難得契機,赴華北旅游促銷時大力宣傳推介大紅袍,讓武夷茶借電視劇的影響進入北方市場。同年5月,在福州舉辦了“浪漫武夷·風雅茶韻”大紅袍春茗會,將旅游推介、茶產品展示和項目招商融為一體。此后,這一主題活動遍地開花,先后又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城市成功舉辦。同時,在武夷山旅游景區(qū),相繼開發(fā)了“大紅袍”旅游線路,御茶園、宋街茶觀等景點,品茶室、茶藝表演、茶文化交流等豐富了旅游的文化內涵。茶葉與旅游的互相融入、互相借勢、互相推動,已經(jīng)產生了理想的效應。
另外,3月29日,由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共同導演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大紅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而自《印象·大紅袍》籌拍以來,武夷巖茶更是大有當年普洱茶的來勢洶洶之勢,今年以來,特別是在福州等地大紅大紫,而且把專賣店開到鐵觀音的老家泉州,直面鐵觀音的競爭。反過來看安溪鐵觀音,3月28日,由安溪鐵觀音集團斥資千萬元打造的音樂電視《鳳山茶歌》于安溪縣官橋鎮(zhèn)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安溪縣相關領導對此次拍攝表示十分認可,“安溪鐵觀音集團如此大手筆的開展宣傳攻勢,必定拉動整個安溪鐵觀音茶葉在中國茶產業(yè)的地位,也將改變茶行業(yè)‘大產業(yè)、小企業(yè)’的特征,為安溪鐵觀音的高空營銷打開先河。”
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認為,安溪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中國茶葉屆的一大標桿旗幟,本次拍攝大型音樂電視片,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必將推動安溪鐵觀音及其產業(y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此舉也得到安溪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安溪縣委宣傳部部長劉錦川表示,文化是安溪茶產業(yè)的有力推動力,由安溪鐵觀音集團投資拍攝的《鳳山茶歌》大型音樂電視片,是安溪縣茶文化宣傳的一種創(chuàng)新,對提升安溪鐵觀音品牌影響力必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兩地政府都不惜花巨資打造“安溪鐵觀音”和“大紅袍”兩個品牌,效果如何呢?從顧客角度來看,如今太多此類產品宣傳往往使消費者關注不過來,如果不能做出特色,正確體現(xiàn)文化內涵,是沒有意義的。另外,從促銷角度來看,這類文化營銷有當然總比沒有的好,在影響力上會有一定提升,但無論是《印象·大紅袍》還是《鳳山茶歌》,關鍵還是在于要考慮投入與產出。正確的文化營銷首先要有品牌規(guī)劃,地方政府做一個規(guī)劃首先設定好一個目標,事后也要做相應評估。當前的文化營銷往往受人為的因素影響太多,沒有形成系統(tǒng)。宣傳上是時有時無,在傳播渠道和媒介選擇上也比較盲目。但從市場繁榮的角度來說,單一產品的市場是不正常的,一個成熟的市場,必然要有豐富多樣、適合不同人群的產品,但凡是正當競爭,能為市場帶來新的活力就是件好事,因為合理有序的競爭才能給產業(yè)帶來新的契機和源源不斷的動力,福建茶業(yè)未來令人遐想。
市場發(fā)展方向是多元化的,單一產品的市場不符合市場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市場發(fā)展方向的是消費者,消費者的口感是主導市場發(fā)展最根本的因素。一個成熟的市場,必然要有各具特色、適合不同口味的消費者的產品。在武夷巖茶努力挖掘自身的茶文化內涵后,安溪鐵觀音也加大投入,努力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品味后,相信兩者在未來的市場競爭當中,不僅在福建市場,甚至于中國茶葉市場,既互相競爭,又互相促進,共同把福建的烏龍茶產業(yè)推向新的高峰!
安溪鐵觀音vs普洱茶
安溪鐵觀音和普洱茶,就目前的茶葉市場而言,仍是主流,兩者之間的競爭,不僅在全國各地競爭,而且普洱茶滲透到泉州和鐵觀音的傳統(tǒng)茶葉市場——廈門;而安溪鐵觀音也到普洱茶故里——云南安營扎寨。安溪鐵觀音和普洱茶的“兩強相爭”,仍是市場的主題。
至于安溪鐵觀音和普洱茶的競爭,我們可以看成是營銷手段的競爭。比如我們就利用百度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鐵觀音”、“普洱茶”這兩個關鍵詞,(為什么不只是搜索“安溪鐵觀音”呢,是因為鐵觀音除了安溪原產地外,如今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很多地方有引種鐵觀音,就像前幾天有個貴州的朋友,他們那里也開始產鐵觀音了。)搜索的結果是:鐵觀音有11400000篇的相關網(wǎng)頁;普洱茶有9570000篇的相關網(wǎng)頁;而安溪鐵觀音則有3510000篇的相關網(wǎng)頁。從結果可以略窺一二,安溪鐵觀音和普洱茶競爭已趨于白熱化,網(wǎng)絡宣傳是如火如荼,都有各自的宣傳陣營。
“好酒還得會吆喝”。放眼世界、面向大眾,精心策劃、嫻巧營銷,是安溪茶葉走向國內國際大市場的重要推手。為提高安溪鐵觀音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自1993年以來,安溪人就開始利用春茶上市旺季,四處出擊舉辦茶王賽、茶王鑒賞會和茶歌、茶舞、茶藝表演及其他茶事活動,足跡遍及廣州、上海、北京、香港、澳門等地;2000年起,連續(xù)成功舉辦“中國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暨安溪鐵觀音烏龍茶節(jié)”、“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安溪茶藝隊多次參加國內國際茶葉博覽會、茶文化節(jié)等活動,5年間獻演上千場次。豐富多彩的茶事茶文化活動廣泛傳播了安溪茶文化,展示了安溪僑鄉(xiāng)新形象,安溪鐵觀音的知名度、美譽度迅速提高,帶來豐厚回報。越來越多的安溪茶農、茶廠、茶販相準商機,紛紛到全國各地大中城市開茶行、茶藝館,建連鎖店、聯(lián)網(wǎng)拓銷,還有許多流動推銷的人員,常年在外的安溪鐵觀音營銷大軍達8萬余人,拓展了安溪茶的市場占有率。2007年起包裝推出的“安溪鐵觀音 和諧健康新生活”新理念,又把茶葉推介上升為一種茶生活時尚的宣傳。如今,安溪茶葉的內銷逐步由南方發(fā)展到北方,并形成了閩南、廣東、長江流域和北方等四大內銷市場。外銷市場也已擴大到東南亞、日本、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年外銷6000多噸,為國家創(chuàng)匯3、4千萬美元。
云南普洱茶的宣傳推介起步較晚,師從于烏龍茶、龍井茶,以1993年4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普洱茶葉節(jié)和西雙版納國際茶王節(jié)為開端,拉開了我省以歷史名普洱茶為主的 “云茶”宣傳推介活動的序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連年不斷。普洱、西雙版納、臨滄主要普洱茶產區(qū),先后舉辦了中國普洱茶葉節(jié)、茶博會、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壇)、“祭茶祖”、“瑞貢京城馬幫萬里行”、“滇茶進藏”、“百年貢茶回歸普洱(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品)”、全省全國性的茶藝表演民族茶藝比賽等活動。自2005年起,省政府連續(xù)舉辦了三屆云南普洱茶博覽會,成為了一個全國性、國際性的茶事茶貿易盛會。這些活動以茶為媒,以節(jié)為平臺,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聲勢浩大,人流如潮,客商云集,交易活躍。同時,得益于全國各地各類媒體、網(wǎng)絡對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的連續(xù)廣泛的宣傳,短短幾年間,使沉寂半世紀的云南傳統(tǒng)名茶普洱茶家喻戶曉,知名度美譽度迅速提高,影響力擴大,普洱茶消費人群迅速擴大,一個原來知名度并不高,普洱茶遍布國內大中城市茶葉市場的茶葉店,連年熱銷,價格攀升,成為綠色健康的新時尚,普洱茶形成了與綠茶、烏龍茶三分天下的格局。普洱茶的蓬勃發(fā)展,帶動了全省“云茶”產業(yè)的全面振興,出現(xiàn)了茶農增收,茶區(qū)興旺的繁榮景象。然而,2007年夏秋,仿佛一夜之間,正在火爆熱炒的普洱茶,市場突遭大震蕩,從原料到產品價格大起大落,跌聲四起,輿論嘩然,引起了業(yè)界人士的憂慮和思考:普洱茶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