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載說,中國茶葉的始祖分兩種:一種是巴蜀為代表的大葉種茶葉,屬于純野生狀態(tài);另一種是以武夷山脈為代表的小葉種茶葉,屬于老祖宗把野生茶葉進行馴化的品種。我們不是研究物種學的,無權評論是非。但《茶經》里提到的建州茶,就是在這個地方。那時還沒有安溪茶呢!武夷巖茶產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東南部,方圓60公里,有36峰、99名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武夷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葉,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設立御茶園專門采制貢茶,明末清初創(chuàng)制了烏龍茶。在武夷山方圓100公里甚至更多的地方,沒有工業(yè)的污染,這里是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雙料保護地,人們經過多年培育,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好的環(huán)境是生產好茶的基礎。武夷山周圍地區(qū)的建甌、建陽、松溪、政和等縣,自古就有生產茶葉的傳統(tǒng)。
目前的武夷巖茶,已經有了國家標準(GB18745-2002)。按照這個標準,武夷巖茶產品分為五個品種系列:水仙、肉桂、大紅袍、名叢和奇種。五大名叢包括: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和半天腰?梢姶蠹t袍本來也是名叢之一,或者說是位列名叢之首,是后來才從名叢單列出來的。武夷山的名叢,共有上千種之多。天心寺的大紅袍、止止庵的白雞冠、馬頭巖的鐵羅漢、牛欄坑的水金龜、洋墩巖的百年老樅、慧苑坑的肉桂、竹窠的水仙.......
茶農們說,6月到武夷山搜茶是搜茶的好時機,那時候好茶大多制做完畢。立夏前后是武夷巖茶的最佳采摘季節(jié),采摘的時間可以一直持續(xù)到小滿。這是制茶最繁忙的季節(jié),但巖茶的最后一道精焙也可能一直做到9月才結束。巖茶的香,是經過磨礪才得來的。武夷巖茶品種多達上千種,但你只要知道這幾種就行了:最上等的是正巖大紅袍,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檢驗局執(zhí)行的大紅袍共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名巖“名樅”,人們習慣稱“四大名樅”: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夭。
而實際上,原先里面沒有半天夭而有大紅袍,現大紅袍已經是一個品名了,所以,以半天夭替代了大紅袍。除了名樅,還有品種茶。如肉桂、奇蘭、水仙等等。在武夷山,甚至有數百年的老樅水仙。這些老樅都還在產茶,其茶湯滋味特別醇厚、花香悠遠、回甘通透。在武夷山,有很多連茶農也說不清楚的茶葉統(tǒng)統(tǒng)稱為奇種,也就是當地的“菜茶”。據說奇種的來歷,就是當地的茶籽,隨著風,或者被鳥獸啖食之后再落種生根發(fā)芽,在不同的茶山會呈現不同的變異,以至于到了后面變化出諸多連茶農也認不清的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