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chǎn)地武夷山自古盛產(chǎn)名茶。今年以來,由于加大了市場行銷力度,以醇香、回甘見長的武夷巖茶銷量大增。
武夷巖茶最初泛指生長在懸崖峭壁的巖石之上的茶葉。武夷山山巒突兀、雨水豐沛、山中常年云霧繚繞,茶樹浸潤在濕暖陰涼的巖石谷底、峭壁之上、巖石夾縫之中,使巖茶有一種巖石的甘苦。
在武夷山的清風茶莊里,美麗的武夷姑娘身著淡色繡絲旗袍,端坐花梨木茶幾前,正為慕名而來的游客細細烹煮巖茶。姑娘面露微笑,手臂上下舞動,采用“高沖低泡”法讓壺中的茶葉隨熱水上下翻滾,隨后濾過茶葉茶梗,將橙黃勻厚的茶湯斟入黑釉茶盞,茶樓內漸漸幽香游離。
按泡茶姑娘的指導,幾位游客馬上像本地內行人一樣響亮地啜茶,清香甘滑的茶湯入口,顯得很是過癮。
武夷山有“萬古山水茶”之說,品茶盛行,種植茶葉的歷史也源遠流長。相傳在漢朝武夷山就開始遍植茶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至唐代。宋朝的時候,武夷茶葉逐漸興盛,諸如蘇軾、范仲淹、朱熹等文學、理學名家詩賦詠茶,更讓武夷茶聲名遠播。元代開始,武夷茶正式成為進貢朝廷的貢品。清代,武夷山制茶工藝大為改進,在原有加工技藝的基礎上推創(chuàng)出了烏龍茶,“大紅袍”更是被奉為烏龍極品。
武夷巖茶也是中國最早出口海外的產(chǎn)品之一。在古代,武夷茶葉就作為中國茶葉的代表先后經(jīng)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到俄羅斯、歐洲以及東南亞。
古往今來,武夷茶葉優(yōu)良的品質得以傳承,并延續(xù)千年。當?shù)夭栉幕芯繂T黃賢根說,目前福建武夷山現(xiàn)有茶園面積10萬畝,位于九龍窠的“大紅袍”母樹有三百五十多年歷史。大紅袍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還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信息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梅永存、孫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