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會嬪
初見王建君是在省會的還沒有正式開業(yè)的茶店。
茶店里面的品茶處頗有特色。一個老得看不出年代的石頭馬槽里幾條游來游去的魚,從偏遠(yuǎn)山區(qū)收購來的雕花木門,中間放著原木色的桌凳,桌子上擺著一把西施壺、幾盞青瓷茶盞,就座后,王建君問:"喝什么?""鐵觀音吧!""是新茶!"同行的喬迎新把茶匙遞給我說,連我這個外行也一眼看出了鐵觀音的新,一粒粒新綠色的茶,送回王建君手里,放到紫砂壺里,一泡洗茶,二泡給客人倒茶,"嗯!好茶!"一股清香暖遍全身,我們的話題也由此開始了。
■玩出來的紫砂壺客
王建君,壺客。壺客是玩紫砂壺的人的時尚名字。八十年代初,王建君第一次接觸紫砂,當(dāng)時他跟隨老師去宜興,在宜興的地攤上花兩毛錢買了一把壺,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那把壺很粗糙,但王建君保留至今,因為那把壺開始了他和紫砂壺的緣分。王建君,出生在一個文化氣息比較濃的家庭,父親是省直機(jī)關(guān)干部,父親很喜歡喝茶,受父親熏陶,王建君從小對茶就有簡單的認(rèn)識,并最終因為茶而喜歡上了紫砂壺,從為了泡茶喝購買紫砂壺到欣賞紫砂壺、收藏紫砂壺。
王建君說:"我的紫砂壺是玩出來的。"八十年代末的紫砂壺?zé)岢敝,王建君開始頻繁前往宜興,他說:"我經(jīng)常住在制壺的人家里,有時一住就是一個星期,所以就憑這關(guān)系,我經(jīng)常能拿到一些別人得不到的好壺。"王建君最得意的是一把窯變的壺。壺出了窯后,因為王建君跟窯主關(guān)系好,他得到了一個絕好的挑壺機(jī)會,"還是傳統(tǒng)的柴火燒的龍窯,出窯后,窯主砸開一個裝壺的缽,讓我挑,我沒挑上,窯主又打開一個缽,直到窯主打開第四個缽,這把壺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褐色中有些黃色,這是常說的'窯變',我當(dāng)時說'就它了'。"王建君相信緣分,只要他一眼看上的壺,他覺得是和自己有緣分。平時,王建君都是壺不離人人不離壺。
行內(nèi)的人只需一聽,就知道王建君的倒把西施壺是好壺,這中間有著深深的背景,隨著紫砂壺的千年演變,二十一世紀(jì)的紫砂壺已被賦予了太多內(nèi)涵,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紫砂壺了,制作流程變了,燒窯方式變了,人們購買紫砂壺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收藏的,有使用的,有出售的。王建君說:“現(xiàn)在的紫砂壺都是成批量用模具生產(chǎn),用煤燒窯,手工制作、龍窯燒制的傳統(tǒng)紫砂壺已經(jīng)不多了!
王建君在省體育局宿舍的家里滿滿的一面墻都是各式的紫砂壺,他的壺已有近百把,把把都是寶貝,他說:“每個壺有每個壺的故事,我買這些壺不是為了升值,看著這些壺想起一段關(guān)于紫砂的經(jīng)歷,這也是一種享受!
■壺客有自己的小圈子
壺客是愛好紫砂壺人的共同的名字,平時壺客們在很私人的小圈子交流。王建君因茶而認(rèn)識了許多壺客,喬迎新與王建君的認(rèn)識也緣于一次紫砂壺友交流。不定期交流賞壺心得或者共賞好壺是壺客們的樂趣。
記者采訪這天,喬迎新隨身攜帶了自己的一把漢鐘壺,赤褐色的壺身,細(xì)致的小紫砂顆粒,錦雞圖案,喬迎新說:“你看這個‘工’也有了!弊仙皦罔b賞講究“形、泥、火、工、紋、用”。喬迎新的這把紫砂壺也是因緣而得,三年前,經(jīng)常到紫砂市場轉(zhuǎn)的喬迎新在南三條市場的一個角落里認(rèn)識了一個做紫砂的老板,對紫砂壺比較精通的喬迎新看出老板的壺不錯,就跟老板聊上了。老板像找到了知音一樣大倒苦水,說好多人不識紫砂,他的紫砂壺是助理工藝師周誼軍所做,可惜市場不好。聊著聊著,喬迎新一眼看上了這把壺,最終以兩百元的價格購得。前不久,有人以九百多元價格欲買此壺,喬迎新說:“壺是有靈性的,養(yǎng)了幾年的愛壺,沒人舍得賣!蓖踅ň齽t覺得壺的泥料不錯。
喬迎新說:“我的紫砂壺只是用,兩百塊錢的壺已經(jīng)足夠泡茶用了!眴逃乱彩且虿瓒鴲蹓,他已經(jīng)擁有十來把壺,他覺得已經(jīng)夠用了。
茶過幾盞,王建君說:“這個地方是朋友的,我做的設(shè)計,不如到我的工作室小坐!蓖踅ň墓ぷ魇医小耙卉帯。
■真心用壺是壺客的最高境界
王建君在全國各地都有壺友,他的壺友同時也是茶友,沒事的時候,大家湊在一起品品茶,聊一聊紫砂壺。王建君還經(jīng)常為做茶的朋友提供一些茶社設(shè)計點子,前文描述的茶店就是王建君設(shè)計的。在茶行業(yè)里王建君小有名氣,往來者都是茶行業(yè)的名流,王建君說:“最近得去北京參加茶博會,石家莊一幫壺友和茶友恰恰在這幾天邀我品茶、賞壺!
王建君的工作室也是他和朋友小聚的地方,工作室里有他引以為豪的寶貝。工作室正中央懸掛著四幅名紫砂壺的拓片,這四幅名紫砂壺的拓片來自臺灣,“這四把壺都是古代名壺,它們都被臺灣名家收藏著,外界很難見到!蓖踅ň堄信d致地講,這些名壺的拓片也成了壺客們夢寐以求的寶貝,王建君是在一次無我茶會上從臺灣朋友處得來。
除了四幅拓片,王建君的工作室里還有兩把紫砂壺,這兩把壺是蜀山鎮(zhèn)的一個窯主給王建君親手制作的,用的都是上好的紫砂泥料。在紫砂壺的鑒賞中,王建君更看重的是泥料,他說更看重紫砂的質(zhì)感。由于紫砂礦產(chǎn)資源的稀缺,在限制開采的情況下,紫砂的質(zhì)感成了部分壺客們的第一選擇要素。王建君隨即拿出一塊黃色的石頭說:“這是朱泥礦,紫砂礦的一種,這是一塊上等礦石,從黃龍山礦得來的!
“紫砂壺吸收茶味,泡過鐵觀音的壺就不能再泡大紅袍,壺還講究養(yǎng),用壺即養(yǎng)壺,我這把壺,上次泡過大紅袍,一次朋友來,臨時用壺泡了鐵觀音,那一壺茶是作廢了,不能像這樣用壺!闭J(rèn)真地用壺就是養(yǎng)壺,這才是真正的壺客。
真正的壺客們都相信紫砂是有靈性的,真心對待紫砂壺,它會還你一壺香茶。這應(yīng)該是壺客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