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與武夷茶
|
發(fā)布日期:[08-03-06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業(yè)公司] | |
|
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畔,立有一方“御茶園”石碑,它就是武夷茶被元代皇帝忽必烈欽定為貢品的見證。
武夷巖茶品質(zhì)優(yōu)異,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長期以來被茶界公推為“中國十大名茶”,2002年被國家列為“原產(chǎn)地域保護產(chǎn)品”,2003年武夷山又獲得文化部頒發(fā)的“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的稱號。近幾年來武夷巖茶中的極品大紅袍得到國內(nèi)外飲者青睞,在武夷山、廣州、上海、香港等地的拍賣中,20克競價達16~20萬元,令人叫絕。
武夷茶在歷史上就受到皇家青睞。在漢代時,漢武帝在派員到武夷山投“金龍玉簡”、“用干魚祀武夷君”,飲到武夷茶,贊其“氣飄然若浮云也”。唐代時,職方員外郎孫樵將武夷茶擬人為“晚甘候”,譽之為晚節(jié)高尚之君候;宋代時,武夷茶已為文人雅士廣泛品賞玩味,大文學家范仲淹作有長詩《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記述當時山中斗茶激動人心的情景。時任福建轉(zhuǎn)運史的丁謂、蔡襄先后精制武夷茶入貢,詩人蘇東坡寫詩譏之,曰: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元代武夷茶已被正式列為貢品。元代的皇室多為蒙古人,由于他們食用多為羊、牛肉食,需茶消食化積。原飲用的多為磚茶,品位較低。入主中原、建都稱帝后,廣征各地佳茗,地方官員也千方百計搜集、精制好茶入貢,以取悅皇家,邀功取寵。
元代第一任皇帝為孛兒只斤忽必烈(1215~1279),1264年稱帝,號為“至元”。在其稱帝后不久就品飲到武夷茶,是時名為“石乳”。
武夷茶有緣入京受寵于元世祖忽必烈及元朝皇室,主要是高興起著關鍵的作用。
高興(1245~1313),字功起,蔡州(今河南以北地域)人。少年時豪放好武,入朝為武官,曾任宋黃州制置使(地方軍事長官)陳奕麾下武將,南宋德佑元年(1275)隨陳奕降元。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興任福建轉(zhuǎn)運使行右副都元帥,建帥府于建寧(府治在今之閩北建甌市)。他發(fā)現(xiàn)產(chǎn)于該府內(nèi)崇安縣(1989年改武夷山市)的武夷茶品質(zhì)優(yōu)異,就督促地方官員監(jiān)制武夷茶,并命名為“石乳”,意為石頭中溢出的乳汁,比喻它十分珍貴。當年秋入覲朝廷時,將它獻給皇帝忽必烈,深得皇上贊賞。自此便由當?shù)毓賳T承辦此茶入貢,初時“歲貢二十斤”。元大德元年(1297),忽必烈之孫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在位時,高興拜為福建省平章政事(地方高級長官),又派員和親臨武夷山監(jiān)制貢茶。元大德五年(1301)鐵穆耳詔令時任邵武路總管的高興長子高久住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貢茶。高久住于第二年指派當?shù)厝耸繉O王禹在武夷山四曲興建皇家御茶園,專門制做貢茶入貢。
當時興建的武夷山御茶園規(guī)模宏大華麗,完全按照元代皇家的規(guī)格設計構(gòu)建。有仁鳳門、拜發(fā)店、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又于園中掘有通仙井(現(xiàn)尚存),井上建有龍亭,稱為通仙亭。元泰定三年(1326)崇安縣令又在其側(cè)各建一場,懸“茶場”大匾于大門。至順三年(1332)又建《喊山臺》一座,專門用于祭祀茶神之用。
御茶園設有場官、工員。場官主管歲貢之事。后來貢制擴大,采摘、制茶的農(nóng)戶增到250戶,年采制茶360斤,制龍團茶5000餅,極為精致。
元朝皇帝忽必烈詔令在武夷山興建御茶園制做貢茶,說明品質(zhì)優(yōu)異的武夷茶得到元朝皇家的認同和贊賞。御茶園制茶前后經(jīng)歷近300年,對于提高武夷茶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溝通了蒙古草原與武夷碧水丹山的聯(lián)系。我們應重視這種歷史淵源關系,為新的歷史時期的經(jīng)濟互利,友好往來搭橋牽線。
|
|
|
|
|